摘要:5月17日,根据环球时报援引印方消息,莫迪政府宣布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重新部署4000名退伍军人担任“静态安全警卫”,其中435人获准合法持有武器。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停火协议是假象,莫迪政府要卷土重来?据印方17日表明,莫迪政府将重新部署军人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目前印度已经在这块地方部署了大约50万的士兵,除此之外莫迪还要求封禁社媒账号。
与此同时,巴外长开启访华行程,印巴冲突又一次被推向焦点,对于双方的举动,外界又该如何解读?
5月17日,根据环球时报援引印方消息,莫迪政府宣布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重新部署4000名退伍军人担任“静态安全警卫”,其中435人获准合法持有武器。
这一举措使得印度在该地区的驻军规模达到约50万,而且这些“静态警卫”更多承担后勤和社区巡逻任务,实际作战效能存疑,而且这种军事部署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因此不少舆论认为,莫迪政府此时增兵,既是兑现竞选承诺的政治操演,也是对巴基斯坦的战略威慑。
自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后,印度已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切断巴方80%的农业灌溉水源。
这种“水资源战争”与军事部署形成组合拳,试图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除此之外,莫迪还试图社交媒体封禁。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于5月14日以“传播虚假信息”为由,封禁新华社、环球时报等中媒在X平台的账号。
此次封禁暴露印度的战略焦虑,当巴基斯坦公布中国产“枭龙”战机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雷达数据时,印度主流媒体此前炮制的“单方面胜利”谎言不攻自破。
而且对华战略的失衡,也让印度不愿面对,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倡议在南亚影响力日增,印度试图通过舆论战挽回颓势。
更深层的是,印度传统媒体生态在新媒体冲击下崩塌,政府不得不采取原始封禁手段维系话语权。
不过这种信息铁幕产生反效果,X平台公开质疑封禁依据,也说明印度此次的行动缺乏法律程序。
年轻网民通过虚拟专用网络获取境外信息,反而加剧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与另一边的巴基斯坦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在印度强化军事存在的同时,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将于5月19日降落开启访华之行。
这是他23天内第5次与中方沟通,平均不到5天一次的互动频率,足以凸显中巴深厚的情谊。
而且高密度外交也反映出巴基斯坦的战略考量,面对印度在经济、军事上的双重挤压,巴方急需中国提供战略支点,正如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所言:“中国始终是最可靠的朋友”。
针对于此次访问行程,双方最关注的还是克什米尔问题,中方此前就在外交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支持巴方维护主权,呼吁印巴切实遵守停火协议。
所以,达尔此行中方仍旧强调会继续推动印巴全面持久停火,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再者关于安全合作的事情,中方也表示会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对中国而言,稳定的南亚局势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关键,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承担着中国能源安全通道的重任。
印度若对走廊采取破坏行动,可能触发中方更直接的战略反制,因此,当前南亚局势呈现“三极互动”格局。
印度试图通过军事优势确立地区霸权,巴基斯坦依托中巴轴心构建战略缓冲,中国则以经济合作重塑区域生态。
结语若印巴能重启谈判,克什米尔问题可能进入政治解决轨道;若冲突再度升级,则有可能造成更多的伤亡。
不过无论走向如何,南亚都难以迎来彻底的和平,后续会如何发展,还要看各方选择的结果。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观察者网2025-5-15关于《破防了?印度对中国媒体下黑手》
原文记载于中国新闻网2025-5-18关于《快讯:印度向印控克什米尔“增兵”》
原文记载于中国新闻网2025-5-19发布关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将访华,中方介绍情况》
来源:银河绘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