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肺炎停止近期演出活动的消息冲上热搜,让新冠再次引发大众关注。实际上,近一个月内,全国多地都出现了新冠流行趋势。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
近日,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肺炎停止近期演出活动的消息冲上热搜,让新冠再次引发大众关注。实际上,近一个月内,全国多地都出现了新冠流行趋势。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 ,住院病例阳性率也从3.3%升至6.3%。不过大家不用过度恐慌,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 一、此轮疫情现状与特点
1. 阳性率上升:从数据能直观看到,不管是门急诊流感样病例,还是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新冠阳性率都在显著攀升,且在众多呼吸道病毒中“名列前茅” 。在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里,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3.3%升至6.3%,二者均连续多周位居榜首。 2. 南北差异: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这或许和南方气候潮湿、人口密集以及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脱不了干系。但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南方省份,疫情增幅已逐渐趋于平缓。 3. 年龄段特征:到第18周,新冠病毒在15岁及以上的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为第一。 二、流行毒株情况 目前的新冠病毒流行株以XDV变异株的分支NB.1.8.1为主。它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了,不过致病力却未见显著变化,重症率也未超过2024年峰值。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表示,NB.1系列分支具有较高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成为未来的流行株,但致病力较此前的毒株继续下降,不会导致比JN.1变异株流行时更严重的疾病,住院人数也不会超过JN.1流行时。 三、疫情成因分析 1. 人群免疫屏障减弱:上一轮大规模感染(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过去一年,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正在消退 。同时,今年年初的流感相对低迷,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腾出了空间,再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整体免疫防线有所松动。 2. 季节与假期因素:春夏换季,早晚温差大,本就是感冒高发期。恰逢清明、五一假期,人口流动大,跨省出行、聚会聚餐频繁,给病毒扩散创造了机会。 四、重症风险及高危人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目前阳性率虽高,但重症率呈低位运行。本轮感染大部分人症状较轻,主要是中低程度的发热、咽痛、咳嗽。年轻人一般3至5天就能缓解,老年人可能要5至7天 。不过老年人中免疫力低下的、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仍然有重症风险。肿瘤晚期、器官移植、免疫严重下降的人群也有重症风险。儿童病例中,小儿急性喉炎、肺炎等并发症需警惕。 五、疫情发展趋势预测 常荣山认为,此次的新冠流行即将见顶,不会持续太久。五月中旬即波峰区域,到6月5日前后,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8 - 10%左右,不会影响到一年一度的高考。预计6月中下旬,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5%或以下。李侗曾也估计新冠阳性率会在6月、7月出现下降。 六、应对措施建议
1. 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 。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与人接触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2. 及时就医:有症状根据需要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可先自测新冠抗原。阳性尽早服用抗新冠药物,阴性可考虑抗流感治疗。目前各级医疗机构都配备了足够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确诊患者凭医生处方可以顺利获取。
3. 疫苗接种: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虽然新冠感染又抬头,但只要我们科学认识、积极应对,做好防护措施,就一定能平稳度过。大家如果有相关疑问或者自身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我是王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