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每一名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子长市人民法院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多举措助力执行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推进新时代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每一名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子长市人民法院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多举措助力执行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推进新时代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盯线索不放松
5月8日,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子长法院迅速出击,找到被执行人并顺利执行到全部案款,有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23年年初,闫某以资金周转为由,向魏某借款8.3万元,双方约定了借款利息及还款时间。还款期限届满后,闫某未能履行还款义务,魏某向子长法院提起诉讼。子长法院于2024年5月作出判决后,闫某仍未及时履行还款义务,魏某申请强制执行。
首次执行时,执行干警经网络查询及线下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该案被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办案法官告知申请执行人,如有被执行人行踪或财产线索即可申请恢复执行。
案件“终本”后,申请执行人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多方打听被执行人的行踪去向。执行干警也多方查询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5月7日,办案法官得到了被执行人在榆林市打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往案涉地点,成功将被执行人找到并带回子长法院。
5月8日,办案法官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告知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法律后果。最终,在办案法官的努力下,被执行人表示愿意偿还欠款及利息。至此,这起历时两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一直都是制约执行工作最突出的问题。该案的顺利执行,得益于申请执行人积极配合,以及执行干警紧盯线索、快速反应。“终本”不是执行程序的实质终结,而是暂时的程序性停止,只要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没有得到兑现,子长法院便会锲而不舍“查人找物”,持续推进“终本出清”工作。
财产保全助攻坚
“多亏当时申请了财产保全,现在我一次性领到了全部执行款,真是太好了!”4月24日,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的申请执行人林某收到90余万元执行款后感慨道。
2023年至2024年期间,某房产公司法定代表人金某先后多次向林某借款共计90余万元。借款到期后,林某多次催要,金某一直没有归还。
2024年10月,林某向子长法院提起诉讼,并对该房产公司名下的不动产及期房转现房保证金申请了财产保全。子长法院判决林某胜诉后,金某及其公司均未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林某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今年4月,该公司涉案资产评估结果出来,显示金某还欠了其他多名债权人共计几百万元的债务。根据资产评估报告,其公司所有的固定资产足以抵偿所负债务,但因被执行人对法院查封房产的行为提出了异议,导致房产一时无法进行司法拍卖,案件执行陷入了僵局。
此后的几天里,办案法官深思熟虑,调取诉讼阶段的财产保全信息查看。由于林某对该公司的期房转现房保证金申请了财产保全,根据法律规定,林某可以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优先受偿。法院高度重视,依法加速执行,推动执行程序运行。不久,林某便收到了执行款。
从“诉讼维权”到“高效执结”,该案得以顺利执行完毕,充分体现了财产保全制度的优势。通过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能有效防止被保全人转移财产,推进案件执行、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兑现。
科技赋能促执结
4月7日,子长法院通过技术手段精准锁定长期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杨某某的行动轨迹,最终将其成功控制,并通过释法明理促使其当场履行还款义务。
申请执行人张某某与被执行人杨某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子长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后,被执行人一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随后,张某某向子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子长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也未能提供被执行人的位置信息及财产线索,故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案件虽然暂时终结,但法院的执行脚步没有停止。子长法院依法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今年4月7日19时许,申请执行人联系办案法官,称其打听到被执行人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周边开货车,并提供了具体车牌号。执行干警借助科技手段,对被执行人的货车进行定位,发现被执行人驾驶的车辆正位于神木市某公司院内。
确定被执行人车辆位置后,执行干警火速出发,连夜赶到定位位置将被执行人控制,并现场向其释法明理。最终,迫于执行压力,被执行人将拖欠申请执行人的3.5万元工资一次性付清,该案得以圆满执结。(李志勇 刘军 通讯员 赵振意)
(来源:西部法治报)
来源:陕西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