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下午3时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民政系统代表围绕“践行民政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霞 中国网 伦晓璇
中国网直播5月20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下午3时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民政系统代表围绕“践行民政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极目新闻记者:
请问李晓霞主任,在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落实的过程中,您是如何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让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需要的人?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晓霞:
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识别对象、精准实施政策,让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成效可感可及。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大数据筛选+铁脚板摸排”模式,线上借助陕西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陕西民政通”和“甘泉融救助”信息平台,线下依托71支快速响应服务队以及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让救助工作更有效、更及时。
同时,我们抓住了精准认定这个关键,一旦接到预警信息或者救助申请,第一时间开展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全面、详细地了解困难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再通过陕西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进行线上信息核对,与相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确保核查信息的准确性。在综合评估救助对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救助方案。
为了达到全面落实救助帮扶的根本,我们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融合相关部门46个救助项目和资源,建立了“融救助”综合研判机制,让有困难的群众得到最大化救助。我们甘泉县有一个肢体残疾的低保对象,妻子去世,小女儿是智力一级残疾,大女儿和二女儿同年考入大学,这对他来说真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孩子争气都考上了大学。愁的是,一下子要准备两个孩子的学费。了解情况后,我们立即启动了“融救助”综合研判机制,联合残联、教育等部门,量身落实“政策包”,不仅使两个女儿顺利入学,还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多年来,一个个事例、一幅幅画面、一张张笑脸,是我们在救助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快速地送到每一位困难群众身上,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这份执着,我们永远不变。谢谢。
来源:中国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