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绵延的乌蒙山脉把南下的劲风留在了贵州。在有着“贵州屋脊”之誉的毕节市赫章县韭菜坪之巅——海拔2900.6米的山脉主峰,更是风起云涌。
绵延的乌蒙山脉把南下的劲风留在了贵州。在有着“贵州屋脊”之誉的毕节市赫章县韭菜坪之巅——海拔2900.6米的山脉主峰,更是风起云涌。
初夏,耳畔的烈风不经意地吹绿漫山草甸、吹开紫色的韭菜花,也吹起风电塔纤长的叶片呼呼转动。极目远眺,56台“驭风”而行的风机遍布山岭,将自然伟力转化为绿色电能。
大韭菜坪风电场
14年前,伴随华能大韭菜坪风电场并网发电,贵州风电在这里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以下简称华能贵州分公司)不仅在韭菜坪建成全省首个风电场,还在70公里外的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炉山镇建成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风电场——华能乌江源风电场。
“198台风机的装机规模,年发电约6.5亿度,可供约20万户家庭使用。”华能贵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唐烂芳说。
截至目前,华能贵州分公司在全省已建成24个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达118万千瓦,位居贵州首位,累计发电量超231亿千瓦时。
乌江源风电场
贵州属于高原低风速地带,风能资源西部好于东部,中部好于南部及北部,但高值区分布相对零散、复杂,加之地形影响,凝冻频发,一度被外界认为发展风电“无解”。
因地制宜成为破局关键。通过用好黔西北“风口”资源,华能贵州分公司等业界龙头的入局,率先打开了全省风电产业的缺口。
而随着高原低风速开发技术的成熟落地,全省接近2000万千瓦的高原低风速技术开发量,又引动中国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广东能源集团、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等实力雄厚的新能源企业到黔“追风”。
枫乐风电场
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枫香镇交界处的群山间,中国华电集团首个在黔全容量并网风电场的18台风机叶片,在云端时隐时现,但叶片转动产生的电能将稳稳输送至山脚下的110kV升压站内。
枫乐风电场110kV升压站站长吴文煊紧盯电脑屏幕,查看着风电场所有风机的风速功率、电机转速、运行环境温度等参数,“这套智能化运维系统,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运维成本。”
风驰电掣间,风力发电的技术也在快速迭代。地处武陵山区的石阡宝龙山风电场年初建成投运,在这座风电场的电站控制中心,风电操作系统通过自动有功功率调节、自动电压调节等智能化功能,年均可将5700万度电平稳输送至南方电网系统。
兴仁市屯脚坪寨风电场
除在铜仁建设石阡宝龙山风电场等项目外,广东能源集团投建的兴仁市屯脚坪寨风电场项目首批8台机组,4月中旬也已顺利并网发电。
广东能源集团旗下贵州广能海恩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桂轩介绍,通过加强设备选型研究,安装的单机容量5兆瓦、叶轮直径200米、轮毂高度115米的风力发电机组,更适宜当地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统筹资源配置、攻关关键技术,贵州成功破解‘风速低’‘并网难’‘成本高’等发展瓶颈,推动风电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由点到面、逐步成势的跨越式跃升,着力打造‘高原风电新高地’。”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任亚运说。
针对不同资源条件,贵州在推进集中式风电开发的同时,也在加力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推动风电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工业及建筑领域应用融合发展,并利用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在时间上的互补特性,积极推动风光互补项目建设。
么站风电场
海拔2270米的毕节市威宁县么站镇,白色风电机组与深蓝色光伏阵列交相辉映。
这座由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宁能源公司)开发建设以“板上发电、板间种植、空中捕风”立体模式打造的风光农一体化项目,全年风光累计发电量达8914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煤2.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88万吨。
“么站风电场与么站农业光伏电站位置相近,利用同一座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升压送出,风光同场的同时,真正实现风光互补。”威宁能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风光联合运行,确保了电力能持续供应,改善了出力特性,有效提高了电网供电能力和送出线路的利用率。
贵州将力争到2025年底风电装机规模达1080万千瓦以上。为此,关联产业也积极为风电高质量发展蓄力添彩。
贵州新能源产销对接会暨电气风电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现场
4月23日,贵州新能源产销对接会暨电气风电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上,黔南州龙里县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后者预计投资15亿元,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在龙里打造完整风电装备全产业链。
年初,贵州正式印发《推动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6年,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协调互补发展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主机年产能达到1000万千瓦。
“贵州应持续创新技术路径,在原低风速环境,推广大叶轮、低启速、混塔结构等新型机组,鼓励‘风电+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研发生产能力,让‘风吹起来、产业活起来’。”任亚运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陈露
二审 李姗
策划丨三审 岳振
编后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调,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要充分展现“大抓产业、提质增量的活力贵州新风采”。贵州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兴数据等未来产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策划推出“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重点呈现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在黔贵大地拔节生长的勃勃生机,敬请关注。
系列报道
让沉睡数据变成“流动资本”|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一
人工智能加速变革产业链|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二
能源新光束照亮产业新赛道|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三
挖潜“千米低空”产业大机遇|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四
练就健康医药强劲竞争力|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五
节能环保产业价值再“加码”|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六
光伏发电让太阳能资源更闪亮|贵州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之七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