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华佗”——记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集团技能大师富小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5:43 1

摘要:富小青,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集团公司仪表维修工。他扎根一线37年,从学徒工一步一步成长为集团仪表维修工技能大师,先后参与国家“九五”计划等重点项目18个,累计不停车维修仪表10余次,为企业降本减费2450万余元。

富小青(左一)在诊断仪表“病因”。 (李英豪 摄)

富小青,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集团公司仪表维修工。他扎根一线37年,从学徒工一步一步成长为集团仪表维修工技能大师,先后参与国家“九五”计划等重点项目18个,累计不停车维修仪表10余次,为企业降本减费2450万余元。

富小青还带领创新工作室完成了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线分析、氧化炉FTIR系统改进工程,参与了13套水质监测仪表改造等多个攻关项目。日前,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小技改解决大问题

2024年6月,上海石化热电部锅炉联合装置6号炉出现排放流量多点比对差异大的问题,影响了环保监测数据准确性。装置人员使用内窥镜进炉内探测,由于炉内温度高,内窥镜很快被蒙上一层雾气,什么也看不清了。

探测后发现,原来是炉内的构筑物影响了流量检测。于是,富小青自己画图,到市场上购买了聚氯乙烯管、镜子、阀门等材料,制作了一个自带吹扫功能的防雾内窥镜特殊工装,通过重新选择合理的测量点,困扰装置的难题迎刃而解。

2024年,富小青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通过修复进口岛津载波器、改进德国烟尘仪校准、试制美国HACH停产备件、实施国产化美国ADI采样泵及ABB色谱备件等技措技改,解决了42项涉及生产运行、项目建设的设备仪表技术难题,降本增效170多万元。

今年1月,富小青从仪控中心调入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在这里,他主要协助碳纤维复合材料实验基地进行实验设备改进、协同创新创效、培训带教等工作。短短几个月,他带领团队开展了热固预浸料线设备改进、热塑预浸料线设备改进、单向带改进等多项工作。

与此同时,在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全新的富小青创新工作室也已投入运行,工作室将以“创新工作室+培训基地”新模式,助力科研创新创效攻关,为企业解决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仪表专业培训、实验线设备与控制完善以及对外合作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攻坚克难大显身手

在上海石化及周边社区,富小青是远近闻名的“金手指”,不管仪表维修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经他“把脉问诊”,总能得到高效解决。

2009年,富小青创新改进进口特阀密封,彻底消除了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结晶工序泄漏的棘手问题;2010年,他担任企业能源优化项目仪表技术负责人,承担改进国产化大机组的33项工作,获得装备厂家技术进步奖;在改进德国进口加氢反应器的特殊压力液位控制阀时,他消除了重要控制回路控制不良的问题,延长了控制阀的使用周期,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2005年,作为中国石化专家组仪表负责人,富小青远赴俄罗斯,协助一家公司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的开车工作。他带领团队奋战3个月,硬是将这套搁置了15年的装置成功开起来,为中国石化赢得了赞誉,实现中国石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输出”。

富小青还作为技术保障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国家重大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外壳研发、火炬量产及火炬传递保障工作。他研制出9套创新工装,让组装时省时省力安全高效,保障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和火炬组装传递,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和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创新创造永不止步

日常工作中,富小青对新知识、新技术充满了求知欲、探索欲。他收集研究了各类材料和设备工业设计,以备不时之需。在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装备国产化攻关过程中,富小青带领团队完成了在线分析、氧化炉FTIR系统改进和高低碳炉分析仪的系统防碳粉改进。

“防碳粉的设计灵感来自空中加油,它不就是加油管对着受油器吗?所以,我就在柜门上开了一个孔,然后合过去,把这个孔给堵掉,就不用开机柜门操作了。”说起自己的小发明,富小青非常自豪。

从学徒工到全国劳模,在追求技能提升的路上,富小青有一股永不止步的韧劲。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毫不吝惜地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2015年,富小青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获评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中国石化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来源:中国化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