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时更迭,剪艺乾坤。当千年剪纸遇上时令养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省卫生健康委历时3个月,重磅打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剪话四季”时令节气养生海报,将非遗剪纸艺术与节气养生智慧巧妙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也让健康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四时更迭,剪艺乾坤。当千年剪纸遇上时令养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省卫生健康委历时3个月,重磅打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剪话四季”时令节气养生海报,将非遗剪纸艺术与节气养生智慧巧妙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也让健康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非遗剪纸“剪”活养生智慧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静态展示的特点,逐渐与现代生活产生距离。节气养生作为天人相应的智慧结晶,也面临年轻群体认知断层的问题。如何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让健康生活更有韵味?省卫生健康委给出了创新答案——以剪纸为载体,传递时令养生知识。
“剪纸与节气同属传统文化,二者的结合既为非遗传承开辟‘健康+’新路径,也让养生哲学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指南。”省健康教育中心宣传服务科张丽介绍,中心近年来持续探索用剪纸创新健康科普形式,此前创作的《剪纸传情——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系列科普海报曾多次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今年年初,受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发布会启发,团队决定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序,打造一套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价值的养生海报。
“通过剪纸与时令节气相融合,赋予了剪纸健康科普的新功能。同时也是推动‘食养’理念的落地,扩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助推全民健康行动的一次很好的实践。”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张福安说。
匠心巧思“创”出健康新篇
为让海报既科学又“接地气”,团队下足了功夫。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侠耗时1个多月,完成24幅剪纸创作。设计阶段,她以“膳食调理”为主线,为每个节气搭配3至5种食材,并融入吉林人参、长白山鹿茸等道地药材符号;创作中采用“吉林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阴阳交叉技法”,如春分篇以流动线条表现“阴阳平衡”,霜降篇用锯齿纹模拟“燥邪入侵”。
海报文案同样别具匠心。时令短诗既取材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如“鹿茸暖髓藏”诠释补益功效;又融合民俗记忆,如“饺耳俏 醋祛寒”源自北方“冬至吃饺防冻耳”的俚俗,以“醋”点出活血散寒的原理。
“我们把中医药文化和时令短诗相融合,一方面想破解中医药术语壁垒,让中医‘看得见’,比如我们用‘椿芽拌香干’替代‘疏肝理气’,以食材组合传递医理;另外是想在健康科普工作中引入诗歌元素,中国有过唐朝这样诗歌鼎盛的王朝,养生文化又源远流长,将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转化为‘酸梅煮酒解暑毒’,让千年诗词服务现代健康科普工作,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张丽说。
文化为媒“融”出吉林特色
这套海报不仅是健康科普的创新实践,更是中医药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生动展示。省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霍焱介绍,团队特意加入吉林人参、长白山鹿茸、东北酸菜、饺子等“吉字号”元素,强化本土文化认同。希望用剪纸‘剪’开健康知识的门槛,在融合剪纸、古诗、中医药古籍、民俗等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力争通俗易懂,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让养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霍焱表示,中心还将围绕“体重管理年”推出剪纸主题海报,并计划在年末制作健康窗花,推动传统文化与健康生活方式深度融合,为健康吉林建设注入更多文化韵味。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套剪纸作品的魅力吧!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