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完美”成枷锁:职场恶性循环的根源与破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5:30 1

摘要:完美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他们在行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尽力做到最好,达到自己想要的完美。这类人之所以会获得一些成就,得益于他们的完美主义特质。另一种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他们会设想一个特别美好的目标,但设想得越好,越觉得实现的难度太大,迟迟难以行动,导

#夏日生活打卡季#我是“高敏感”体质的人,在《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这一书中让我知道,我的敏感是我的天赋,但也有些弊端,那就是病态式完美主义

对自己要求苛刻,见不得丝毫差错。难以接受自己的失败或错误,或许会因此而感到自责和内疚,对他人和周围的事物都有非常高的标准和期待。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完美主义的核心信念。

什么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他们在行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尽力做到最好,达到自己想要的完美。这类人之所以会获得一些成就,得益于他们的完美主义特质。另一种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他们会设想一个特别美好的目标,但设想得越好,越觉得实现的难度太大,迟迟难以行动,导致最终决定放弃。大部分的完美主义者都属于后者,而今天要说的也是后者。

你知道吗?这样完美主义将造成工作上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

完美主义者的性格特点通常表现为他们往往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导致他们过于关注细节,甚至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瑕疵而感到极度沮丧和失望。还有内心太大的压力,让想做的事迟迟难以行动,导致胎死腹中。每天只是想想想,而难以落到实际行动中,以至于拖拖拖,最后事情堆多了就造成过度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心烦气躁,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上一份工作就是因为时间紧,强度大,在完美主义的驱使下总是把事情一拖再拖,总想等内心想做的时候,总等有时间,总等休息时候,结果要做的事拖再拖,拖到最后,还是没有行动,结果导致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烦气躁,都快抑郁了。

所以,要想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活得轻松一些,就要试着让自己凡事保持着尚可的态度。

一,有名选手不一定就是有名的教练,有些人虽然自己能力很强,却不擅为人主管。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总是在95分以上,所以自然无法认同只能做到80分的人。

盲目地追求完美并不可取,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单子做得再完美,它也不会变成两个,只有想方设法签到更多的单子,工作效率差才能提高,工作业绩才能上去。

二,做到“马上行动,绝不拖延”这是成功学大师的一句话。不要老是在那里想,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先完成,再完美。不给自己在那里左思右想,都想到大结局了,还没开动。

这跟我们写文章是一样的,本来一个很好的灵感,但是因为没把握,不知道怎么写下去,怎样的角度去写,一直在那里想,结果生活上的事一打茬,这个灵感便胎死腹中,没有继续的可能。光想得很完美是不行的,要动起来,动起来是克服完美的一大“杀手”。

三,用时间来限制自己所做的事。拖延症通常是完美主义的一个症状,为了跳出这个怪圈,设定时间限制。

桑德斯说,完美主义者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直到它“完美”,无论需要多长时间。认识到完美主义会阻碍成功,为了克服这一点,给自己定低一点的要求,先不管其它,并且看多少时间完成。在截止的时间内,一次次完成的情况下,自己便有了积极性,这样,便不喜欢拖延,更快的完成,完成后便奖励自己出去玩。

四,写日记。在日记上记录失败的经历,谈谈当时的想法,写写现在的感受和想法,列出让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写日记是非常有用的,写完之后,你的内心会感觉轻松一截,并且时常会提醒自己不让自己犯第二次错误。

五,不要对自己过分苛刻。工作上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能够着”的目标,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不要太在意上司和同事对自已的评价。

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不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还是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不然,让所有人都满意,唯独自己不满意,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追求完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个人成长和进步,但过度的完美主义也可能导致抑郁。

所以,不要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总是上花费太多的心思以追求所谓的完美,作为一名员工,永远要记住一条:公司追求的是效益,只有获得最大的效益才是最完美的结果。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其实并不需要太过担心。我们不用事事都做到最好,因为,那样即使不会产生负面效应,对工作整体评价也不会有太大的好处。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及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寻求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把重要的事情解决好,让自己的能力之箭射得又远又准,这样就是出色地完成工作了。

来源:志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