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今天的话题叫:再探中西方文化差异。话题很大,但是很有必要,因为文化是让人脱离动物性,散发人性的东西。
“华人之光”研学之旅
再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前 言
每周一,爱与幸福都会节选上周郑委老师直播课中的精彩部分,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直播课第144讲:“华人之光”研学之旅 再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正 文
PART 1
我们今天的话题叫:再探中西方文化差异。话题很大,但是很有必要,因为文化是让人脱离动物性,散发人性的东西。
文化不是文化知识。现在社会有太多的人,学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然后又背又说又讲给别人听,搞得自己好像很有文化,其实只是有文化知识的人。
知识,是理性的符号,本质上是脑子在作用。
文化,文以化之,化育的是心灵。
知识变成文化的过程需要“践行”,往外使用叫科学,往内使用就叫文化。
我认为,现在中国人心不安、焦虑多、压力大、欲望多、相互不信任,甚至家庭成员之间都不能相互理解、支持的时候,不是我们没文化,是我们在这几十年中,甚至上百年中,活在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缝中。这是当代人太多的人遇到了巨大的一个问题,而且是共性的问题。
PART 2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因为你不去“探”这个差异,你找不到你痛苦的根源,也找不到你幸福的出路,甚至你可能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意义。
比如:
有人说:“我想自己快乐,但是心里总是挂着父母。”这就是中国人说着西方的话,活在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
下面,请大家回答几个特别简单的问题:
我们要不要尊重孩子?西方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关系,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规范,法律抑恶,上帝扬善。
中国人,法律意识不强,大部分人没有宗教信仰,如果父母管不了孩子,那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就出问题了吗?
中国人尊重的是道德,不是孩子,我们做的一切是为了值得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们。
我们要不要跟孩子做朋友?朋友之间是可以直呼其名的,朋友之间是平等的。
对于西方人来讲,法律和上帝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父母,所以西方人他跟父母他可以直呼其名。
请问你的孩子能够直呼你的名字吗?孩子跟你真的平等吗?
孩子18岁以后要不要管?很多人跟孩子说“孩子,你18岁我就不管你了。”
西方人18岁就要搬出家门,很多孩子就要贷款、兼职上大学了。
中国孩子到18岁的时候,有几个父母能做到孩子搬出家,看着他贷款上大学?
婚姻过不好,可以离婚吗?中国文化的夫妻得想尽一切办法做到“阴阳和合、夫妻对拜”,不管发生任何问题,都要各找各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白头偕老。
西方人,离婚是他们解决婚姻问题的一个方法。
中国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也都不为“白头偕老”而努力了。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分不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这两种文化却同时作用在我们身上,这可能是当代中国人痛苦的根源。
西方人有两个世界,用理智让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契约、规则、法制,同时又构建了一个处处都是教堂的这个信仰世界。用信仰能化解欲望,用理智能战胜恐惧,西方人就完成了对欲望和恐惧的战胜。
而中国很神奇,中国人既没有“理智”,也没有“信仰”,有的却是“既有理智又有信仰”。
在中国的家庭中,绝大部分的父母是没有信仰的,但他有理智,想办法让别人好,如果别人不好,他就失去理智,情绪化对待孩子。
理智的背后是欲望,欲望的兄弟是恐惧,而恐惧和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以想要摆脱痛苦,必须战胜恐惧和欲望,这就需要文化的力量。
西方的文化是用法律让人理智,用宗教信仰让人战胜恐惧。
中国人规则意识不强,绝大部分人没有宗教信仰,并不是我们不好,并不是我们没有契约精神,也并不是我们没有信仰,是我们走出了一条特别有意思的道路——伦理道德之路,它将理智和信仰合一了,特别美、特别好。
PART 3
西方人用法律抑制了身体的恶,用神的力量引导人向善向爱向高尚。他们通过契约连接了理智世界和神的世界来完成了他们这套文化抑恶扬善的作用。
而当代中国人向爱、向善、向高尚的体系和机制在哪里呢?在这个富裕的盛世时代,如此多的人活在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向钱、向成功、向享受。
现在太多的国人教育孩子,说:“孩子,你要努力,上了名校找到好工作,挣到钱你就成功了,你就可以用这些钱和权力,吃没吃过的,喝没喝过的,住没住过的,过上舒服的一生。”
甚至无数的中国老师,站在讲台上告诉孩子们:“你们要考上大学,挣到钱,成功了就可以去享受。”
家长、老师利用孩子的信任,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上错误的人生方向的时候,难道不背因果吗?
我们“再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是让大家看到当代太多的国人,在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既没有真正的法律意识,也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还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扔掉了之后,我们向钱向成功向享受的人生,那当然痛苦,那当然不安,那当然焦虑,那当然不幸,那当然迷茫,那当然心累了!
在这个时代让孩子尊师,让孩子孝父母是个笑话,因为有太多的老师不值得尊重,有太多的父母没办法让孩子孝顺啊。
你们把孩子引入了歧途,让他焦虑、不安、难受,甚至对未来没有了希望,又怎么能值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呢?除非孩子在老师和家长之外,有人生导师引导他们看到老师和家长小时候的经历,他们也是在社会的洪流中迷茫、迷惑、迷失、迷离着。
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让14亿人口吃饱饭,摆脱相对的贫困,这已经是伟大的创举了。
在吃饱穿暖的环境下,我们过得依然不安和焦虑,压力巨大,那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文化而已。
所以,有没有人在吃饱穿暖的情况下,愿意追求精神生活呢?
穷的时候我们追求物质,富的时候我们还追求物质,那能不迷茫吗?能不迷惑吗?能不迷失吗?能不迷离吗?
迷茫、迷失、迷惑、迷离的成人,迷茫、迷惑、迷离迷失的老师和家长,孩子跟着你们,少数孩子成功了也迷失了,更多孩子迷茫了、迷惑了、迷离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时代,需要找到一条向善、向爱、向高尚的体系和机制之路,我们国家会更好,我们民族会更好。
我们的国家民族会不会好?一定会好,几千年的历史会再次证明了一定会好。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兴衰更替中一次一次地屹立在地球之巅,是因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在于再黑暗我们也不气馁,再昌盛我们也不侵略,多么伟大的文明,多么伟大的文化,这样的文明和文化不值得你去守护吗,不值得你去皈依吗?
尤其在这样的一个物质丰富,缺少精神追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去相信我们的文化的魅力,去践行我们的文化,去皈依我们的文化,用文化点亮自己,再用点亮的自己,去照亮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爱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有缘人,你点亮的人越多,说明你越高尚,你点亮的人越多,说明你活着越有意义。
最后,请问
你的小家有没有向善、向爱向高尚的体系和机制呢?你的个人的人生有没有向善、向爱向高尚的体系和机制呢?你是个老师,你的班级有没有向善向爱向高尚的机制?你是校长,你的学校有没有向善向爱向高尚的体系和机制?我们国家有没有向善、向爱向高尚的体系和机制?
有啊!有啊!那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啊!
我们扔掉它100年了,我们要慢慢的把它捡起来,抱在眼前,举过头顶,去敬畏它。
我今天有点激昂,可能跟我这次去美国有很大的关系。
看着美国的繁华,看到美国到处都有教堂,看到他们的教育,尤其高等教育如此的让人向往的时候,我并没有羡慕他们,我还是想为我们的国家做点事,因为国家是母亲,母亲有缺点才值得我们爱。
当年民国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晏阳初先生、梅贻琦先生。包括林徽因先生,冰心先生,他们等等等等这些人,坐两个月的船去美国学习留学,他们有无数的机会可以留在美国,过舒服的生活,他们为什么在那样贫弱的中国依然回到中国,回到当时千疮百孔的中国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大家可以读读辜鸿铭先生《中国人的精神》,你可能能看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核心在哪里。
今天有点亢奋,有点激动,有点激动,请大家理解,我们下期直播再见!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
来源: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