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竹编“织”就绿色纽带:非遗出海 技艺架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4:05 1

摘要:“太精美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技术实在是奇妙细腻,产品实用又精美……”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精美的青神竹编制品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的目光。

“太精美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技术实在是奇妙细腻,产品实用又精美……”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精美的青神竹编制品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的目光。

对于这样的夸奖,参展企业早已习以为常。近年来,青神竹编这项国家级技艺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奔赴,已为万余名学员授艺。

青神竹编《清明上河图》。吴敏摄

破竹生花:国际课堂传技艺

“这次培训我们将继续毫无保留地分享和传授我们的技术,为推动中几两国的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近期,在青神竹编技术培训基地举办的几内亚国家竹藤编编织技术培训班上,讲师赵爽说道。

培训班上,竹刀轻划间,青竹瞬间分解成32根均匀竹条,竹条化作纤细竹丝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匠人们用精湛的技艺一次次打破学员的原有认知。“中国匠人处理材料的智慧,对我们开发本土资源太有启发了!”培训班学员阿布巴卡尔·班古拉表示,上一次到四川青神参加完培训后就回乡创建了自己的企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自己在技术上、思想上进一步提升。

这已是国际竹藤中心连续第三年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举办竹编技能国际培训班。据了解,近年来,青神县竹编技术培训基地已承办多期国际培训班,共为5000余位外国学员进行竹编技能培训,通过竹编技艺的学习与传承,不仅编织出了精美的竹制品,更编织出中外友谊的纽带。

经纬交织:廿三载跨国共传承

2001年,青神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首次为国外学员授课,拉开了竹编技艺全球传播的序幕。从“编出楼房汽车”的致富传奇到开发25类3000余种竹编产品,这门非遗技艺正加速出海。

陈云华等匠人累计赴26国驻点教学,高峰期每年驻外超半年。如今,“出海面授+驻地培养”模式已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建成61个传习所、17个培训点,累计培训学员超万人。

2021年,突破线下时间和场地的局限,青神竹编课堂被搬到了“线上”。当年12月,陈云华通过直播带着国外学员“云游”竹编博览馆,并在线示范编织技法。从竹刀握法到竹丝分缕,他反复拆解动作,确保屏幕前的学员学得会、用得上。

“2023年教师节,几内亚学员课后编织的竹编玫瑰是我收到过的最特别的礼物。”陈云华笑道。这场跨越山海的传承,仍在云端与线下续写新篇章。

以竹为桥:竹博会联动世界

2024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期间,1.3万平方米的展区内,“以竹代塑”、非遗、竹食品等7大板块上万件产品集中亮相,260家参展商汇聚一堂。博览会期间,主题研讨会、海外市场拓展会、竹产业推介会等活动接连举办,搭建起全球竹产业交流平台。

沙特企业成为展会焦点。沙特代表经跨境电商“满竹里”牵线,考察青神全场景“以竹代塑”生活,计划一比一“复刻”竹里院子并打造国际一流酒店。眉山市进出口商会举办竹产业出海论坛,助力外宾了解竹酒店供应链。“唯有竹博会,才能提供如此全面的产业链考察机会。”满竹里负责人邹松表示,在2018年竹博会升级为国际展会后,满竹里将青神产品销往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展会不止助力跨境电商,还聚焦竹产业创新。德裔美国人高伦带来的竹制“植物声音播放器”赚足眼球,其专利技术将植物电脉冲转化为音乐,竹制外壳既环保又增强沉浸感。这款出口7年的产品,首次通过竹博会试水国内市场,此外,德国工艺竹啤酒、竹纤维农用地膜等新品也纷纷亮相,展现竹产业多元可能。

从传统技艺展示到产业链协同,从本土实践到全球合作,青神竹博会正以开放姿态,推动“以竹代塑”理念落地,书写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吴敏)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