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战利品陈列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4:53 2

摘要: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仪式签字仪式上的实物,作为一大批有纪念价值的文物,今天永久保存在南京博物院里。实际上,次年在南京五台山即向市民展出了这些实物,包括受降仪式上桌、椅、笔、墨、挂钟等,然后移交到当时的中央博物院里保存。

南京博物院

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仪式签字仪式上的实物,作为一大批有纪念价值的文物,今天永久保存在南京博物院里。实际上,次年在南京五台山即向市民展出了这些实物,包括受降仪式上桌、椅、笔、墨、挂钟等,然后移交到当时的中央博物院里保存。

何应钦

据参加了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仪式亲历人夏禄敏回忆:“何应钦吩咐我,要把签字用的文房四宝好好保存,传之后人,作为历史见证。我深深地点点头,深知这些文物、文件是中华民族历尽千难万苦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用汗水和鲜血凝聚而成的无价之宝。我将这些东西用两口上等箱子,轻轻装好准备在南京开办战利品陈列馆时展出,让更多人受到欢欣鼓舞,让后人永远记住这庄严的日子”。南京五台山上的这个展览,就叫“战利品陈列馆”,是抗战后的一次重大胜利纪念活动。

南京受降仪式

据当时南京博物院的资料介绍,该馆保存的受降仪式的主要物品包括:两张大桌,五张皮靠椅,为受降席: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居中(皮椅原编号为1),左边为海军上将陈绍宽(皮椅原编号为2),空军上校张廷孟(皮椅原编号为4);右边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皮椅原编号3),陆军中将萧敬肃(皮椅原编号为5)。三张小长案,七把布椅为日军投降代表席: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居中,驻华日军总参谋长陆军中将小林浅三郎(左三),驻华日军副参谋长陆军少将今井武夫(左二),驻华日军参谋陆军中佐小笠源清(左一);日本中国海面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中将福田良三(右三),台湾军参谋长陆军中将谏三春树(右二),第三十八军参谋长陆军大佐三泽吕雄(右一)。另有笔、墨、印章等,以及一个直径32厘米的挂钟,底上写着“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会场用钟”。

而从历史图片上看,南京的这个抗战胜利“战利品陈列”还展出了全国各地很多缴获自日军的武器。据1946年5月5日出版的《申报》以“战利品陈列馆筹备完竣,本月中旬开幕”为题而进行的报道,这个陈列的缘起是“为使全国军民及中外人士,明瞭抗战经过,及敌人使用各种利器,惨杀我国同胞之真相起见,特于首都筹设规模宏大之战利品陈列馆”。据报道,该展览1是从当年的四月中旬开始筹备,“搜集工作颇为繁重,现已运到敌军各式轻重机关枪二十余种,各式抱弹八十余种,各式大炮十余种,(内有一五公分加农炮一五公分榴弹炮)战车十余种,及不同飞机四架,及橡皮筏、潜水艇探空灯、炸弹、听音机等干余种”。该报道还介绍,“馆址原为是日军的神社,所建牌坊均全部是日本式,并不合实用,所以由指挥官进行了改造”。

南京神社

日本占领南京之后,还在南京五台山建设了“南京神社”,用于祭祀侵华战争里被击毙的日军官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南京神社的一部分是占据门牌号原为“五台山一号”的“南京美国学校”的校址建设的。

南京美国学校

南京美国学校亦称希尔克斯特(Hillcrest)学校。1937年12月19日,后成为日军攻占南京时暴行证人之一的李秀英即是在这个学校的地下室被日军侮辱并且流产的。拉贝在1937年12月22日的日记所附《日本士兵在南京安全区的暴行》第115条对此有专门的记载。这个学校在国际安全区文件里常常被称为“五台山小学”,南京大屠杀时有很多侮辱女性的暴行都发生在这里。《魏特琳日记》也记录在学校旁看到遇难的中国人。

当时战利品陈列馆大门还保留着日式的牌坊。从南京大屠杀之中的日军施暴地、日军占据南京作为其宣扬军国主义的“南京神社”,再到抗战胜利后成为纪念胜利的战利品陈列馆。对这一处场地进行历史纵向的对比,可以让人更深刻去认识这段史实。

战利品陈列于1946年5月29日开幕,5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据《申报》当年5月28日的对该馆的布局内容的预先报道,战利品陈列共分四个陈列室,第室为战史资料室,里面有受降仪式上的笔砚桌椅等物件,第二室全部是空军器材,第三室分为两个部门,第一部分是工兵器材部,第二部分是兵器部,分为弹药枪炮器材、被服等。在第四室中不仅展出了卫生器材,还有日寇历朝所盗我国唐宋明朝古画国宝,而这些珍贵文物实际上是抗战胜利后由上海和平博物馆运抵南京,另外露天则陈列飞机、大炮、战车等战利品,“规模极其宏大”5月29日开幕的当天,当时的“中央社”发出新闻电讯,报道了最终定型的展览布局:“第一陈列室分为受降纪念室及战史资料室二部;第二陈列室为空军器材部;第三陈列室分为兵器部之一,通讯器材,工兵器材,及粮秣被服四部;第四陈列室为卫生器材部;第五陈列室为兵器部之二;第六陈列室为日本文献部。露天陈列者尚有飞机大炮橡皮艇浮桥等”。

6月份,该馆被兵工署兵器陈列所接管,继续进行展览。兵工署兵器陈列所本身即是诞生于抗战之中的:全面抗战之中,为收集保管从日军处缴获之战利品,曾经设有一个“兵工署战利品保管库”。1942年11月1日,兵工署报请军政部批准,将军用特种车辆器材库、炮兵器材库、通讯器材库合并,成立兵工署技术总库,库址设于大后方的重庆龙隐镇童家桥。1944年9月1日,兵工署技术总库接并了战利品保管库,一起改编为了兵工署兵器陈列所。

1946年6月2日特地前来参观展览的四川文人李思纯在日记中记载了展览的景象,当时李思纯是沿着汉中路、上海路到达五台山,“其地有日本人于占领时所筑神社,高据山头,有水泥所筑之神社式牌坊三座。日本式殿屋二所,两旁有中国式屋数处,政府即用此地为战利品展览会场。”

在第一室中,他看到了有南京受降时之桌椅笔砚等纪念品及摄影多种,椅背上还均标明所坐人名,“自冈村宁次以下凡七八人,更有日本降书全文。”而在其他陈列室,他则看到了军用品装备弹药、武器粮食医药文书史料旗幡衣物等极多,并有历次会战地图及大炮飞机装甲车登陆艇浮桥等。而上海的一名参观者的记录里,提到了每个战利品都有注明的从何地缴获的。战利品陈列馆的大门口还有一副对联:“气蕴风云国光永焕,功铭鼎鼐我武惟扬”。

马崇六

抗战胜利“战利品陈列馆”是陆军的工兵指挥官马崇六中将(字晋三)负责的。马崇六抗战之初已是工兵指挥官,带领工兵一直奋战到了抗战胜利。作为历史见证人,马崇六此前还曾负责了南京受降仪式的筹办。据记载,南京受降仪式“后来择定在中央军校礼堂,由工兵指挥马崇六负责。马接受任务后,即命日军一工兵营清理、维修礼堂,然后由中国士兵装饰、布置会场”。

抗战胜利之后到南京负责过南京受降仪式、“战利品陈列”两大活动筹办的马崇六,后来又参与一件大事——他作为现场指挥之一,带领工兵摧毁了位于南京梅花山的大汉奸汪精卫的坟墓,为肃清汪伪政权留在南京的残余痕迹做出了贡献。

来源:天有余而补不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