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善公益报(王 杰)当琅琅书声与慈善文化在校园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今年4月以来,安徽省肥西县以一场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慈善文化浸润行动,给出了温暖而有力的答案。活动以读一本慈善书、上一堂慈善课、建一条文化长廊、组织一次公益活动为核心,构建“四个一”
慈善公益报(王 杰)当琅琅书声与慈善文化在校园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今年4月以来,安徽省肥西县以一场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慈善文化浸润行动,给出了温暖而有力的答案。活动以读一本慈善书、上一堂慈善课、建一条文化长廊、组织一次公益活动为核心,构建“四个一”慈善育人新体系。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组织师生轮流阅读《慈善读本》,撰写心得体会,评选优秀作品并汇编成册,深化学生感悟。
乐平路小学支部书记围绕“慈善进校园”主题精心制作“慈善教育课件”,供全校各个班级使用;官亭中心校及其村小利用观看影片、制作微视频、为教师进行普法宣传等形式,在基本活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团塘民族小学将情景剧作为慈善课堂的新形式之一,讲述古今中外慈善故事,让学生参与其中,让慈善理念具象化。
民生小学结合“翰墨育人”办学特色,组织2000余名师生同写“善”字书法作品,涵盖行、草、隶、篆等字体,以艺术形式传递慈善理念,展示在慈善文化长廊;长镇民族中学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空间,将慈善内容摘要、《慈善读本》心得、慈善箴言,以硬笔书法、绘画等形式,展示在教学楼上下楼梯处;在柿树岗乡中心学校,将慈善元素巧妙地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古今中外的慈善故事、名人名言在墙上熠熠生辉,课余时间,学生们总会被吸引,在潜移默化间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走进慈善的温暖世界。
肥西经开区中心学校组织学生义卖活动,义卖物品包括学生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四川凉面等,将义卖的收入作为捐赠的善款;翡翠湖初级中学高度重视,同样开展了义卖活动,还通过主题班会、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
此次“善行校园”活动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推动慈善文化深度融入校园生活,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强、辐射面广的优秀案例。下一步,县慈善总会将重点推进城乡结对帮扶、慈善微基金规范管理、本土资源整合等工作,持续优化活动形式,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培养“有温度、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夯实基础。
来源: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