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波罗的海可不太平。大约四天前,爱沙尼亚几乎出动全部海军,在波罗的海拦截一艘俄罗斯油轮,结果俄军派出苏 - 35 战机直接硬刚。
前言
最近波罗的海可不太平。大约四天前,爱沙尼亚几乎出动全部海军,在波罗的海拦截一艘俄罗斯油轮,结果俄军派出苏 - 35 战机直接硬刚。
北约 F-16 战机赶来助阵,双方在空中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最终俄军油轮成功突围,而爱沙尼亚的拦截行动彻底失败。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俄罗斯直接来了个以牙还牙, 在 5 月 18 日,一艘从爱沙尼亚港口驶出的油轮被俄军扣押,这让北约国家瞬间紧张起来。
爱沙尼亚 “不自量力” 的拦截行动
事情的起因得从俄罗斯的 “影子舰队” 说起。自打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实施了严厉制裁。
为了绕过制裁,俄罗斯搞出了一支影子舰队,这些油轮大多悬挂外国国旗,专门负责运输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
爱沙尼亚作为北约成员国,一直充当着反俄先锋的角色,隔三差五就找俄罗斯油轮的麻烦。
5 月 14 日,爱沙尼亚盯上了一艘悬挂加蓬国旗的俄罗斯油轮 “美洲虎号”。他们声称这艘油轮属于影子舰队,违反了欧盟的制裁政策,于是出动了几乎全部海军力量,包括巡逻艇、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试图强行拦截油轮。
爱沙尼亚还叫来了波兰的米格 - 29 战机和葡萄牙的 F-16 战机助阵,一副 “志在必得” 的架势。
然而,爱沙尼亚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美洲虎号油轮的船员根本不搭理他们,直接加速航行,灵活地躲避拦截。爱沙尼亚的巡逻艇吨位小、速度慢,根本追不上油轮,几次试图登船都失败了。
俄罗斯的苏 - 35 战机赶到了现场。苏35 直接开启火控雷达,锁定了北约的战机和爱沙尼亚的海军舰队,这可是发射导弹前的最后警告。北约战机见状,吓得赶紧撤退,爱沙尼亚海军也只能灰溜溜地放弃拦截。
俄罗斯 “有仇必报” 的报复行动
爱沙尼亚可能以为自己只是执行欧盟的命令,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但他们低估了俄罗斯的决心。四天后,俄罗斯就展开了报复。
5 月 18 日,一艘从爱沙尼亚锡拉迈港出发、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油轮绿色钦佩号在穿越俄罗斯领海时,被俄罗斯边防部队拦截。
俄方称,这是为了核查文件,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对爱沙尼亚之前拦截行动的直接回应。这次扣押行动让爱沙尼亚慌了神。他们赶紧向国际社会呼吁,指责俄罗斯非法扣押油轮。
但俄罗斯根本不吃这一套。按照国际法,俄罗斯在自己的领海内有权对过往船只进行检查,爱沙尼亚的抗议显得苍白无力。
更让爱沙尼亚尴尬的是,他们的海军力量实在太薄弱,根本无法与俄罗斯抗衡,只能指望北约的支持。
北约 “外强中干” 的应对困境
面对俄罗斯的强硬反击,北约的反应显得有些 “外强中干”。北约声称要维护成员国的安全和利益,对俄罗斯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北约内部意见不一,不少成员国担心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
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力量并不弱,有 F-16、米格 - 29 等先进战机,还有多国海军舰艇。俄罗斯的苏 - 35 战机性能更胜一筹,其雪豹 - E 雷达能在更远距离锁定目标,而且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在之前的对峙中,苏 - 35 的 “滚筒机动 + 高速逼近” 战术让北约战机吃尽了苦头,只能选择撤退。
北约的行动缺乏国际法依据。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军舰只有在公海怀疑船只从事海盗、奴隶贸易等非法活动时,才有登临权。
爱沙尼亚和北约以 “规避制裁” 为由拦截俄罗斯油轮,这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俄罗斯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理直气壮地进行反击。
未来局势的 “不确定性”
目前,俄罗斯和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对峙仍在持续。俄罗斯已经表示,将继续对进出爱沙尼亚港口的船只进行检查,这对爱沙尼亚的经济和航运业将造成严重影响。
爱沙尼亚不得不调整航线,引导船只避开俄罗斯领海,但这将增加运输成本和时间。对于北约来说,如何应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是一个难题。
如果继续支持爱沙尼亚,可能会进一步激化与俄罗斯的矛盾;如果退缩,又会损害北约的信誉和成员国的安全感。俄乌冲突的局势也在影响着波罗的海地区的稳定,任何一方的动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结论
这次俄罗斯扣押爱沙尼亚油轮事件,是俄罗斯与北约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个缩影。俄罗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有仇必报的决心,而北约则在这场博弈中暴露出了内部的矛盾和军事上的劣势。
未来,波罗的海地区的局势将更加复杂,各方的一举一动都值得密切关注。
来源:探史纪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