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这一旧矿区变“聚宝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2:04 2

摘要:近年来,佛冈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其中,位于汤塘镇田心村的黄竹田原陶瓷矿区,曾因滥采滥挖、无序开采,导致生态恶化。如今,通过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和产业融合,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春山可望”的美丽蝶变。

近年来,佛冈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其中,位于汤塘镇田心村的黄竹田原陶瓷矿区,曾因滥采滥挖、无序开采,导致生态恶化。如今,通过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和产业融合,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春山可望”的美丽蝶变。

旧矿区经过修复后。

旧矿区生态蝶变记

走进汤塘镇黄竹田矿区,曾经裸露的基岩已被绿植覆盖,新栽种的荷木苗迎风挺立,绿色无纺布覆盖着刚播撒的草种,远处原生树木郁郁葱葱。不远处,技术人员穿梭其间,观察着苗树长势,不时驻足交流修复细节。

黄竹田旧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分一期、二期实施,2023年实施修复24公顷,2024年实施修复29.79公顷,采用了“工程+生物+化学”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地形地貌整治、截排水系统建设等七大修复工程,构建起稳固的生态基底。

“以前没修复的时候,山里都是光秃秃的,空气和环境都不是很好。这两年经过矿区修复后,绿树成荫,感觉空气和水源都变干净变好了。”村民黄先生说道。

在推进黄竹田旧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佛冈县自然资源局因地制宜实施“一矿一策”,在项目内部科学改良8.2万立方米矿坑土,外部引入20万立方米优质种植土,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针对不同地形,该局在平缓区打造了“乔木+灌木+草本”立体种植,陡坡区则采用爬藤植物垂直复绿,并建立“季度巡检+雨季特护”机制,重点维护排水系统,确保植被成活率达85%以上,构建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通过一系列的修复治理措施,黄竹田矿区种植乔木树木已达8万株,植被覆盖率提升至90%;通过修建截排水系统约6公里,显著提升流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通过危岩清理、土地平整,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防治隐患,构建稳固的土地基底结构,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问题。

农文旅融合“链”出富民新图景

在完成旧矿区生态修复基础上,佛冈坚持“治理-修复-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积极探索产业赋能,在黄竹田片区规划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全力打造“生态修复+产业振兴”示范项目。

佛冈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引入现代农业产业,配套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推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度协同,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矿山修复是改善生态、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佛冈通过“一矿一档”精准建档,制定并实施矿山生态复绿、土地复垦、景观再造等修复方案,统筹资金保障,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打造了黄竹田旧矿区生态修复等示范项目,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接下来,佛冈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矿山开发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发展模式,让绿色成为佛冈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来源:百时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