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信出版集团联袂推出新书《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这是国博首次将最受瞩目的展览“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打造成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通识科普图书。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而在国博“古代中国”基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信出版集团联袂推出新书《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这是国博首次将最受瞩目的展览“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打造成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通识科普图书。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而在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里展示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就是我们见证和理解历史的坐标。国博的“古代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系统展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的通史陈列。
每年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 700万左右观众,心向往之的第一站就是“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人们穿越展厅,在甲骨的裂纹间寻找星象,在编钟的铭文里认识礼乐,在钧窑的釉色中邂逅彩虹。他们观看的不仅仅是文物,更是在探寻流淌在血脉中的文明密码。《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精选出115件珍品,透过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更好地读懂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更好地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古老追问。
《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在新书首发仪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与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共同为新书揭幕。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先生盛赞:这本书把一个渐行渐远的古代中国,用最高端、最现代的出版,精妙绝伦、活色生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历史在书页中穿过,文物在书页中复活,文明在书页中脉动,古国在书页中自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与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共同为新书揭幕
权威性:国博首次举全馆之力把最受瞩目的展览“古代中国”变成可永久珍藏的“纸上博物馆”
本书由国博馆长亲自组专班,举全馆之力,9位资深社会教育从业人员撰写,20余位知名学者审核。在馆长带领下,国博的专家与作者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遴选了115件(套)主文物,350余件与其关联的文物。这些文物,既包含了广大观众心目中的“明星文物”,比如众所周知的 “后母戊”青铜方鼎、四羊方尊、击鼓说唱俑、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还有当前热度很高的孝端皇后凤冠、鹰形陶鼎、嵌珍珠宝石金项链等;也包含中学历史课本中的重点文物,便于青少年来国博“打卡”文物。这些文物代表着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还有我国的多项世界遗产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这本书,国博首次在西大厅显著位置设置了同名主题展体验区,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出展厅,走进万千读者家庭。
知识性:以时间为经,以文物为纬,呈现中华文明历史进程
全书遵循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8个历史时期,115件文物就像时间线上的坐标,引领读者在纸上畅游古代中国:骨耜,见证原始农业的起源;“利”青铜簋,记录下武王伐纣,商周政治鼎革;“鄂君启”错金青铜节,感受古人贸易的智慧;孝端皇后凤冠,感叹紫禁城里的沧海桑田。
115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结尾,都补充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小知识。从贾湖骨笛,拓展到远古时期的其他另类乐器,比如这个小小龟壳——龟甲响器,龟壳里装上小石子,像极了今天我们打节拍用的“沙锤”;
从三星堆的眼睛崇拜,看世界其他古老文明,同古蜀人一样崇拜眼睛;从汉代俳优击鼓说唱俑,拓展到西方宫廷的小丑,他们的工作都是为博权贵一笑。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与该时代相关的知识专题,跨时代、多主题的横向、纵向对比,一目了然快速拓展历史知识。比如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型多到令人发蒙,食器、酒器、水器、杂器……这张图解表,帮助读者轻松梳理青铜器的类别与用途。
五花八门的度量衡,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而中国古代乃至国际文明的刻度,其实都是从布手知尺开始,又逐渐走向标准度量。汉代,简牍、纸张,都作为书写的载体,记录下一段段历史的荣光。而人们可能想象不到,书写姿势亦是跟随书写载体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对于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景象,将《东京梦华录》看作一部穿越时空的旅行指南,将书中文物还原到城市的区位和场景之中。
1.4米“古代中国”历史长卷,以全书115件文物勾勒出历史时代演进轨迹,呈现中华文明连续性。
科技性:科技赋能,打造博物馆级别的视觉盛宴
8条《国宝话文明》精美视频,扫码看国宝介绍自己的前世今生。16件明星文物,扫码观看360°三维模型。通过指尖拖动旋转,可以看到文物的360°立体面貌以及展厅中难得一见的角度。
艺术性:几近极致的收藏美学,国博珍宝秒变书柜里的传家宝
近700张文物高清拍摄图片,包含许多国博首次向公众展示的馆藏珍贵图片资料。多角度,突破展柜局限,纤毫毕现展厅难得一见的细节。展厅里的凤冠,你很难看到背后的那只凤鸟;
展厅中的青瓷莲花尊,虽然摆在中心展柜中,但俯视图呈现出盛开莲花的模样,不踩个高跷,也是很难看见的。专业的图解手绘图片,理解文物的结构与铸造工艺,先民的高超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