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朱江明自证“活着”:创业者的荒诞与坚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2:55 2

摘要:"以前要证明零跑活着,现在要证明自己活着。"当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辟谣视频中说出这句话时,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企业家的无奈,更是这个时代创业者共同的生存困境。一段突如其来的"被去世"谣言,让这位正在带领企业扭亏为盈的掌舵者,不得不停下脚步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

"以前要证明零跑活着,现在要证明自己活着。"当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辟谣视频中说出这句话时,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企业家的无奈,更是这个时代创业者共同的生存困境。一段突如其来的"被去世"谣言,让这位正在带领企业扭亏为盈的掌舵者,不得不停下脚步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

5月20日,朱江明发布的1分23秒辟谣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视频中他身着标志性蓝色衬衫,背后是零跑汽车展厅,用略带疲惫的语气调侃道:"造谣很容易,辟谣却很难。"这个看似荒诞的插曲,恰好发生在零跑发布亮眼财报的第二天——2025年一季度营收突破100亿,毛利率创下14.9%的历史新高。

戏剧性的是,当企业用数据证明"活着"时,创始人却要额外证明自己的生命体征。这种割裂感暴露出两个现实:其一,新势力车企仍处于舆论场的风暴眼;其二,企业家个人IP已成为企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马斯克之于特斯拉,李斌之于蔚来,创始人形象与品牌深度绑定,既是优势也是风险。

朱江明的无奈自白,恰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缩影。三年前,当零跑月销量还在千辆徘徊时,他需要不断向投资人证明企业不会猝死;如今企业迈入百亿俱乐部,个人却又陷入"被死亡"的谣言漩涡。这种身份认知的转变,揭示了创业者面临的永恒命题: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总需要证明些什么。

在造车新势力的生死竞速中,创始人往往成为企业最直观的"生命体征监测仪"。理想汽车李想曾在微博怒怼网友"你们盼着我死",小鹏汽车何小鹏也经历过"被离职"风波。当企业冲刺规模时,创始人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是给市场的定心丸;而当谣言袭来时,这种强关联反而成为软肋。

零跑事件并非孤例。从马云"被退休"到刘强东"被起诉",企业家谣言往往选择企业关键节点爆发。心理学研究显示,"名人死亡"类谣言传播速度是普通信息的6倍,而汽车行业因产业链长、关注度高,更容易成为谣言温床。

这类谣言最危险之处在于制造"信用裂痕"。当公众将信将疑搜索"朱江明去世"时,算法会强化这个虚假标签;当供应商犹豫是否继续合作时,企业运营成本无形增加。零跑虽然用视频快速止损,但消除长尾影响仍需时间——这正是造谣者零成本作恶的可怕之处。

面对防不胜防的谣言,企业家们正在建立新的防御体系。王传福在比亚迪负面传闻时直接亮出生产线直播,李书福选择用吉利卫星发射视频"硬核辟谣"。这些举措背后是相同的逻辑: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用透明化解猜疑。

更深层的防护来自企业治理结构。当零跑将毛利率做到14.9%,当财报显示亏损收窄87%,数据本身就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朱江明在视频中特意提到"超预期财报",正是用经营实绩为个人信用背书。这给所有创业者提了个醒:企业健康度才是创始人最好的"生命监护仪"。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创业注定是一场多维度的生存证明。既要证明产品的竞争力,又要证明资金的续航力,现在还要额外证明自己的生命力。但或许正如朱江明视频里那个未说破的潜台词:真正的创业者,从来都是在质疑声中证明可能性的存在。当企业穿越周期持续增长时,那些荒诞的谣言,终将成为成长路上微不足道的注脚。

来源:Asp邱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