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个笑话说,去榆林吃饭总吃不上热菜,因为还没等热菜上桌,人已经喝晕了。如此浓郁的饮酒环境,榆林本地白酒的发展状况如何?
有个笑话说,去榆林吃饭总吃不上热菜,因为还没等热菜上桌,人已经喝晕了。如此浓郁的饮酒环境,榆林本地白酒的发展状况如何?
作者|山人 出品|夹馍星球
从全国看,陕西算不上白酒生产和消费大省,但也拥有白酒生产企业12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30多户,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白酒品牌。
今年三月,陕西省糖酒副食流通协会会刊《食品新观察》经过调研统计,推出了本省“十大影响力白酒企业”,分别是:
西凤酒(宝鸡)
白水杜康(渭南)
柳林酒(宝鸡)
太白酒(宝鸡)
泸康酒业(安康)
城固酒业(汉中)
秦洋长生酒业(汉中)
老榆林(榆林)
国粹凤香(宝鸡)
秦酒酒业(铜川)
可以看出,关中地区的知名酒企最多,占据大半壁江山,陕南其次,而唯一入选的陕北酒企是老榆林,全称“榆林老榆林酒业有限公司”,也是榆林市普惠酒业集团下属公司。
△ 老榆林酒业公司
若论酒量和喝酒之豪爽,陕北人不遑多让。有个笑话说,去榆林吃饭总吃不上热菜,因为还没等热菜上桌,人已经喝晕了。
网上还曾流传一篇文章,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名教授去榆林出差,回去后不敢再喝酒了,感叹“活着从陕北榆林回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如此浓郁的饮酒环境,榆林的白酒发展状况如何?除了老榆林,还有其它品牌吗?
01由汉唐至宋明,作为中原王朝的西北边关,榆林地区布局有大量的军队,喝酒风气源远流长。北宋初期,范仲淹经略西北,巡视神木时,曾在词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有需求就有生产,当地也有酿酒传统,代代相传。到1930年代,榆林镇川堡一带就有酿酒从业者30多户,行销三边、内蒙等地。但这些作坊产的酒都是散酒,当时还没有整体的包装和品牌意识。
△ 今天的榆林镇川,曾是商贸重镇,酒业发达
1949年后,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而酿酒会消耗粮食,所以私营酿酒业被取消。各县的国营酿造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会生产少量酒,但都不成气候。
比如,1958年,靖边县曾在寨山建立了一个酒厂,1965年因原料供应困难下马。
转折发生在1970年代,国家开始重视轻工业发展,以缓解长期重工业优先导致的消费品短缺问题,白酒生产于是遍地开花。
1976年,靖边县糖厂转为靖边酒厂,以高梁为主要原料,生产60度的“长城大曲”。同年,米脂县投资35万元建造米脂酒厂,1979年投产,当年产酒39吨。
△ 70年代陕北人常喝的“长城大曲”
1978年,神木县粮食加工厂也创建了酿酒车间,生产散装白酒。
但这些酒厂都采用的是传统酿酒工艺,生产效率低,质量也不能保证。
1980年代后,各县酒厂开始从外地引进设备和技术,陕北酿酒业才真正进入工业化生产。
靖边酒厂聘请西凤酒专家进行科学勾兑,研制出了60度、53度的“芦河大曲”,1986年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成为榆林本地的第一白酒品牌。
△ 芦河大曲曾畅销一时
芦河是靖边的母亲河,酒厂还注册了“芦靖”商标,推出过芦河王酒、芦河原浆酒等系列产品,远销内蒙、山西、甘肃等地。因此,靖边酒厂后来也改名为芦河酒厂。
1984年,神木酒厂与四川省眉山酒厂合作,引进设备,扩大规模,推出了一款“麟州老窖”大曲酒。因为神木古称麟州,唐朝时置,元朝时改为神木。
四川有名酒“水井坊”,或许受其启发,神木酒厂后来注册了品牌“麟州坊”,使用至今。
△ 神木酒厂的麟州坊
1986年,米脂酒厂从汉中市勉县引入新工艺,生产走上正轨。勉县酒厂的主打品牌是“三粮液”,蹭的是“五粮液”的热度,而米脂酒厂也照猫画虎,推出了一款酒叫“米粮液”。
还有一款酒“五龙酒”,因传说上古时期统治米脂地区的是五龙氏部族。
米脂县古称银州,米脂酒厂也注册了商标“银州牌”,生产过一款“银州特曲”酒。
整个1980年代,交通还不方便,物流不畅,大品牌难以渗入外地,老百姓基本都喝自己本地的酒。榆林的白酒品牌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主要市场在本地和周边地区。
那是属于小县城白酒的黄金岁月。
02当各县白酒生产如火如荼时,作为地区中心的榆林市(今榆阳区)则相形见绌,还没有品牌。
1992年,有山东省的干部到榆林交流。那时的山东白酒如日中天,孔府家、趵突泉等全国闻名,之后还多次成为央视广告标王。在其启发下,榆林砖瓦厂厂长李瑜产生了建酒厂的想法。
在山东的帮助下,仅用3个月就将砖厂改建成酒厂。厂址位于榆林城东桃花园,抗战时这里曾是西北将领邓宝珊的司令部。
△ 榆林酒厂建于桃花园
桃花园旁边有一眼清泉,名叫普惠泉,又叫桃花水。榆林酒厂建成后,以“上郡”为品牌,推出了普惠醇、普惠大曲等系列白酒。李瑜还为普惠酒取了一句广告词:“喝好酒,把酒喝好。”
1998年,榆林酒厂又推出一款白酒“普惠春”。李瑜从卖彩票中得到灵感,采用有奖销售的方式卖酒,一瓶普惠春16.5元,但有机会中500元的奖品。
普惠春由此迅速成名,当时榆林人上门送礼,带一瓶普惠春会很有面子。
与此同时,米脂酒厂也借山东之力,进入新发展阶段。1992年,时任厂长高岩引进了山东邹县(今邹城市)酿酒和勾对技术,并发掘米脂县名人李自成的影响力,推出了“闯府”牌商标。
公元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同年,其侄子李过返回米脂,在盘龙山建行宫,又叫闯王府。据传李自成曾两次回故里,宴请父老,席间饮用的就是当地美酒。
“闯府”品牌下推出了多个系列产品,其中最受好评的是“闯府宴酒”,模仿的是山东“孔府宴酒”名字,畅销一时。米脂酒厂也因此改名为陕西闯王酿酒厂。
△ 闯府宴酒曾是陕北名酒
从传统文化中取材为品牌赋能,是白酒行业的通用做法。比如,神木酒厂就以本地的“杨家将”故事来做文章。
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组建起一支军队,守地方安全。他的儿子杨业,后来投降北宋,担任代州、朔州刺史,抵抗契丹南下。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也是名将,祖孙几代人活动在西北边关,是中原王朝的守卫者。
后来经过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加工和传播,“杨家将”故事家喻户晓,也是神木重要的文化遗产。麟州坊推出的“将相名门”系列,便是主打杨家将特色文化,增强品牌的辨识度。
但要说九十年代榆林乃至陕北最大的酒厂,还是靖边县的芦河酒业。据媒体报道,1998年,芦河酒业年销售收入达1566万元,税利331万元。到2003年,年生产白酒3000余吨。
△巅峰期的芦河酒业广告
1999年,“芦靖”牌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名牌产品。2001年,芦河酒业独家赞助了陕西电视台春节晚会。
有网友说:我小时候对白酒的最初印象,就是芦河酒那种纯正烧酒的味道,长大后再没闻到过。
03新世纪前后,国营企业都在经历改制。与此同时,外地白酒品牌如汾酒、西凤等大批进入榆林市场,凭借品牌力和重金营销,迅速挤占本地酒企空间。
在内外因交织中,榆林的诸多酒企,有的获得新的机遇,有的逐渐淡出江湖。
2000年,米脂县闯王酿酒厂实行改制,成立了米脂闯府酒业有限公司,一度推出“九龙宴”系列白酒。但2003年6月,酒厂停止生产。
2009年,本地企业家白飞创办米脂闯府宏远酒业有限公司,租赁原闯王酿酒厂作为生产基地,重新推出“闯府”牌白酒,并注册新品牌“老窑洞”。
△老窑洞酒
2011年,“老窑洞”在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奖。2014年,“闯府”商标被陕西省工商总局授予“陕西省著名商标”。
尽管有一系列动作,但并没有带来企业的长足发展,近年来闯府酒已经沉寂。闯府宏远酒业的官方公众号于2023年6月停更,电商平台也搜不到公司的新产品。
靖边县芦河酒厂在2005年改制成立芦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但一直没有走出阵痛期。2024年12月,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芦河酒业被榆林市安委会挂牌督办。
也有改制成功的案例,那就是榆林酒厂。
1999年,榆林酒厂实行股份制改制,组建榆林普惠酒业集团公司,李瑜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次年,普惠酒业推出“老榆林”系列产品,2004年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陕西名牌”。
其中最有名的是“老榆林(小北京)”,包装很有特色,是一个鸭嘴型瓶子。
△老榆林小北京酒
榆林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重要,城建也扎实。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驻跸榆林,看到行宫气势非凡,有皇宫气象,称赞“榆林真乃小北京也”。
李瑜请专家绘制了“九边重镇老榆林图”,附在整箱“老榆林(小北京)”中,突出本地历史积淀。此图还为后来榆林大街保护做了贡献。
李瑜在营销上一直很有想法,他将陕北民歌与白酒结合,当你在酒店就餐要一瓶老榆林酒时,就会有歌手过来为你唱一首信天游。
多样的营销手法带来老榆林酒品牌的迅速扩散,再加上“小北京”性价比高,适合作为口粮酒,畅销至今。
2010年,普惠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榆阳区老榆林酒业有限公司,专销老榆林系列白酒。由此,“老榆林”也成为普惠酒业的核心品牌。
老榆林“十年陈酿”,以金樽为酒瓶造型,很气派。“老榆林1942”的造型为陕北腰鼓。2019年,建国70周年时,老榆林推出了一款骆驼造型的纪念酒,因榆林有“驼城”之称。
△老榆林系列的各种包装
普惠酒业还对外扩张,在2007年出资收购了北京龙凤酒业公司,年生产白酒8000吨。因此,新世纪后的普惠酒业超越了芦河酒业,成为陕北最大酒企。
或许受砖厂基因影响,普惠在2001年组建绿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了绿源小区、普惠小区等,进行多元化发展。但因过度扩张和市场变化,造成普惠集团债务问题。
2021年,李瑜在公开讲话中对集团发展之路进行了反思,“现在回想来看,涉足房地产这一步,普惠是走了弯路。”
面对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发挥优势,做强主业。因此,李瑜决定:不再折腾,聚焦白酒。
04榆林市的白酒品牌现在是什么格局?
一句话总结:老榆林坐稳老大位置,麟州坊持续发力,其他品牌跃跃欲试。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榆林白酒,只有老榆林有健全的网店系统,在京东、淘宝、抖音等平台都有官方旗舰店,这说明它有着完整的销售系统。
2022年,老榆林酒是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赞助商,这也是企业实力的表现,是它能跻身陕西十大影响力白酒之列的原因。
△老榆林酒赞助省运会
多年来,白酒企业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市场趋势:酱酒称霸。
2010年,茅台白酒营收额突破百亿元,以此为标志,酱香酒迈入高速发展赛道,年增速超过10%。2024年酱酒类白酒销售收入达2400亿元,预估2030年将突破3000亿元。
以浓香型为主的榆林白酒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在这方面,普惠酒业占据了先机。早在2009年,普惠就在贵州茅台镇核心产区投产酱酒生产基地,现年产酱酒千余吨,全部建成后计划产能3000吨。
2021年,老榆林酱香酒正式上市,分为20年和10年两款,后来又推出两款新品,目前在售的共有四款酱酒,价格覆盖100—300元区间。
△老榆林四款酱香酒
坐落于GDP千亿大县的神木,麟州坊近年发展迅猛,并也在向酱酒靠拢。
2019年,麟州坊邀请神木本地歌手孙刚担任代言人。2024年10月,麟州坊启动线上视频号和抖音号平台,发力互联网营销。
随后,高调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推出“酱浓相宜”概念。
一个新产品是“麟州坊和系列”,瓶身储存500ml浓香酒,瓶盖储存50或35ml酱香酒。其中“和9”定价为328元/瓶,“和6”定价228元。
另一个新品是“塞上情缘15”,为45°浓香酒,零售价138元/瓶。从定价策略看,麟州坊也想攻占中端白酒市场,甚至比老榆林还贵。
△麟州坊新品发布会
2024年中国白酒市场规模为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0%。行业不断扩张,榆林其他县也在入局。
比如,佳县以出产红缨子高粱著称,这是酿酒的优质原料。2024年,位于佳县的陕西白云论道酒业公司,联合贵州黔途酿酒有限公司,推出了“白云论道”品牌系列酱酒。
名字源自佳县著名景点“白云山白云观”,取名方式则模仿了西凤酒的“华山论剑”。三款酱酒分别为“福星高照”“花好月圆”“紫气东来”,道教文化特色鲜明。
△ 白云论道酒
尽管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但大多数人对本地品牌还是有感情,只要口感好,价格亲民,主打日常饮用的“口粮酒”还是很受欢迎。
同时,在宴请和送礼时,富有地域特色的白酒也有竞争力。
喝酒,喝的是味道,是情义,也是文化,在这方面,历史深厚的榆林白酒大有可为,期待老榆林、麟州坊、白云论道等品牌能走出榆林,走向全国。
来源:夹馍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