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AI)已在为人类服务,几乎无处不在 —— 甚至在医疗领域。据研发公司 “第三种意见” 介绍,人工智能已能通过乳腺 X 光片识别乳腺癌,准确率高达 97%,而无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检测准确率约为 87%。这已不是玩具,而是关乎拯救生命。
不可思议 - 17:俄罗斯人工智能 “阿拉米斯” 向英伟达人工智能处理器发起挑战
军备竞赛已转向人工智能智能武器领域
作者:尼基塔・罗斯托夫斯基
人工智能(AI)已在为人类服务,几乎无处不在 —— 甚至在医疗领域。
据研发公司 “第三种意见” 介绍,人工智能已能通过乳腺 X 光片识别乳腺癌,准确率高达 97%,而无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检测准确率约为 87%。这已不是玩具,而是关乎拯救生命。
俄罗斯科学院系统编程研究所所长阿鲁秋・阿韦季相表示,我国科学家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并在许多类似领域积累了坚实基础,这些领域有望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阿韦季相指出:“谈及信任与安全,我们不仅需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独立研究,还需开发自主硬件。我们常说在‘硬件’发展上滞后,但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能够进行所谓推理(从已知数据中推导出未知事实的逻辑思维方式)、执行已训练人工智能系统代码的硬件基础。为此,需要开展一系列研究,包括光子学和神经形态计算领域。”
英伟达公司的美国专家称,按 28 纳米标准制造的芯片虽困难,但仍能解决当前人工智能问题,至少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否则将不得不建造复杂庞大的处理器模块。当然,使用更 “精细” 的工艺(如 7-2 纳米)更好,但凭借一定的工程智慧,即便没有这些工艺,也能实现 “大脑活动模拟”。
显然,我国已意识到这一点。国内在研发适用于 350 纳米和 180 纳米工艺的 DUV 光刻机的同时,也在开发 28 纳米标准的 EUV 光刻机。相关知情人士透露,俄罗斯将于 2030 年前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此外,还在研发国产蚀刻和沉积设备、涂胶离心机、离子注入设备、晶圆表面检测机、显微镜及其他设备。当然,还需要纯净 “化学物质”,包括氮气、氖气、氦气、氢气(用于 EUV 光刻)、二氧化碳(杂质不超过 0.00001%),以及单晶硅晶圆。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认为俄罗斯工程师和科学家能够完成既定任务,甚至可能早于预定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国内那些满腹牢骚的媒体最后才会知晓此事,在此之前还会抱怨 “国家一切都糟透了,政府连老鼠都抓不到”。
奇怪的是,外国观察家比国内那些爱抱怨的人更早得知俄罗斯在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情况相对良好。例如,中国神经网络处理器开发商算能科技早在去年 1 月就开始向俄罗斯制造商发出合作提议,希望基于其处理器(品牌为 CVITEC)打造联合产品。
我国科研圈惊讶地发现,截至 2023 年底,俄罗斯已研发并推出颇具竞争力的神经处理器,包括 “模块” 科研中心的 K1879ВМ8Я芯片、“埃尔维斯” 国家科研中心的 Elvis Robodeus 芯片、IVA Technologies 公司的 IVA TPU 芯片,以及 “动机科技” 公司的 “AltAI” 处理器。还有为我国国防部研发的非公开神经网络解决方案,代号 “处理器 - 23”,预计于 2025 年 11 月 30 日前完成开发。
据现有数据,相关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可能已基于 K1879ВМ8Я集成电路制造出原型机。当然,具体进展尚未公开,但据称今年夏天有望从工厂迎来首批 “阿拉米斯” 神经处理器试验样品。在网上搜索可发现,“处理器 - 23” 确实以此命名,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英伟达 2018 年的 Jetson Xavier 芯片。
最有趣的是,“阿拉米斯” 处理器将采用 28 纳米工艺制造,而西方正不择手段阻止俄罗斯国防领域使用纳米电子技术。有消息称,俄罗斯电子技术不仅对敌对国家,甚至对国内那些爱抱怨的 “专家” 来说都是未知领域,这凸显了俄罗斯电子技术的神秘性,比如多家国内公司已完全掌握芯片封装工艺。
可找到数百篇抱怨文章称,俄罗斯企业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通过进口替代掌握这些技术能力。2022 年,飞机上的电子 “大脑”—— 晶圆简直像装在行李箱里,先运往一个国家切割,再运往另一个国家制作引脚框架,然后运往第三个国家(据说是另一个大陆的美国工厂),这些工厂收取高额费用进行芯片封装。
成本极高,而且 “技术走私” 还面临入狱的巨大风险。如今,俄罗斯已有多家公司表示可承接封装订单,甚至出现了生产芯片封装外壳的工厂。
值得补充的是,建立本国生产神经处理器(包括用于 “智能” 武器的处理器)的产业,其重要性可与二战后研发原子弹相提并论。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和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等美英智库的军事专家已得出这一结论。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