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陈云给中央主席写信,要求停播一部电视剧,央视随即执行

B站影视 2024-12-15 02:59 1

摘要:他召来秘书详细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给江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写信,明确要求停播这部电视剧。

| 科技社

编辑 | 科技社

«——【引言】——»

90年代中期,一部名为《陈云出川》的电视剧悄然登陆央视荧屏。

彼时88岁高龄的陈云,因患有严重白内障和青光眼,无法直接观看电视。

不料,一位护士无意间向他提及这部正在热播的剧集,消息传入耳中,陈云立即警觉。

他召来秘书详细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给江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写信,明确要求停播这部电视剧。

中央收到信后迅速作出反应,央视随即执行了停播指令,一部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就这样戛然而止。

那么,为何陈云会对一部以自己为原型的电视剧如此反应?

《陈云出川》这部电视剧的诞生,源于一段历史。

90年代初期,四川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在整理党史资料时,偶然发现了陈云1935年秘密离开四川前往上海的惊心动魄经历。

这段历史深深吸引了这位干部,他萌生了将其改编成电视剧的想法。

这位干部开始深入研究相关史料,走访当事人的后代,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他花费数月时间精心撰写了剧本,将陈云出川的艰险历程、与席懋昭的生死之交,以及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巧妙地融入其中。

剧本完成后,引起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关注,制片厂认为这个题材极具价值,既能展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又能教育后人。

于是他们组建了一个专业团队,开始筹备拍摄工作,导演、演员的选择都经过反复斟酌力求呈现出好效果。

拍摄过程中剧组多次前往四川、重庆等地实地取景,力求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

在筹备阶段,剧组曾就拍摄事宜与陈云的家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考虑到陈云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他们决定不直接向陈云本人汇报,以免打扰他的休养。

陈云的家人和工作人员在了解了剧本内容后,认为这部剧能够真实反映历史传播正能量,因此默许了拍摄计划的进行。

经过层层审核,《陈云出川》终于获得了播出许可,中央电视台在安排播出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他们选择了黄金时段,希望能让更多观众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

剧组和电视台都没有预料到,这部精心制作的电视剧会在播出过程中遭遇突然的停播。

他们更没有想到,促成这一决定的,恰恰是剧中的主人公陈云本人。

陈云对《陈云出川》的强烈反对,深深根植于他一贯坚持的低调作风和对个人崇拜的抵制。

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坚信,个人的成就应归功于人民的力量和党的领导,而非某个人的功劳。

在得知这部电视剧正在播出后,陈云立即要求秘书将剧本读给他听,听完后他毫不犹豫地给中央写信要求停播。

这一决定,体现了陈云对历史细节的严谨态度和对个人形象宣传的抵触。

陈云的低调作风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一次,几位老同志为感谢他帮助复出工作,特意送来一箱葡萄。

面对这份心意,陈云只摘下五颗尝尝坚决不肯多收,这种“只取所需,不贪多余”的态度,成为他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

对于任何形式的个人宣传,陈云都持坚决反对态度,他的夫人于若木回忆,凡是宣传陈云的文章,只要报到他那里审核都会被否决掉。

即便是按惯例为他撰写的小传,陈云也坚持不同意发表,这种对个人宣传的抵制,源于他对集体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坚持。

陈云要求停播《陈云出川》的具体理由,反映了他对历史真实性的执着,他认为,电视剧中有许多情节是虚构的,与真实历史不符。

作为亲历者,他无法接受这种为了戏剧效果而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可能误导后人对那段历史的认知。

陈云始终认为,个人的功绩应该放在整个革命事业的大背景下来看。

陈云的这种坚持,不仅体现在对《陈云出川》的态度上,也贯穿于他的整个革命生涯。

从拒绝接受个人传记的撰写,到坚持将稿费作为党费上交,再到临终前仍不忘交纳党费,无不彰显着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个人名利的淡泊。

陈云的一生,堪称廉洁奉公的典范,他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往往超出常人想象。

1959年,陈云因病在杭州休养,他坚持让陪同的夫人于若木退还这段时间的工资,认为照顾自己不应算作公务。

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公私界限的清晰认知和对公共资源的珍惜。

陈云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体现在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上。

1982年,《陈云文稿选编》出版后,他毫不犹豫地将5000元稿费全部上交作为党费。

后来《陈云文选》出版获得更多稿酬时,他听从秘书建议,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北方曲艺学校。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89岁高龄的陈云仍不忘关注希望工程,并从个人存款中捐出5000元。

陈云去世后,他的遗物中除了2万元稿费,就只有一个棕色皮箱、一个刮胡刀、一个旧被包和几张特殊的收据。

这些收据记录了他退还工资、交纳党费、捐赠善款的点点滴滴,成为他廉洁一生的最好注脚。

陈云给中央写信要求停播《陈云出川》的举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决定,更是对后人的无声教诲。

它启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应当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宣传英雄事迹时,要注意把握尺度,避免过度美化和个人崇拜。

这封信背后,折射出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品格坚守。

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深知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

陈云的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高尚品格,也代表了一代革命家的共同追求。

在当今社会,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个人宣传,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传播正能量,弘扬英雄精神;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避免为追求戏剧效果而歪曲历史事实。

陈云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或许好的宣传不是刻意的包装,而是还原一个真实的人,让他的事迹和精神自然地感染后人。

陈云要求停播《陈云出川》的事件,在当时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却在时光的流转中愈发闪耀。

这种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品格,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陈云精神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将个人融入集体,将小我融入大我。

或许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口号的高喊,而在于行动的力量。

当我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中严格自律,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时,我们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着陈云精神。

参考资料:

【1】人民网——陈云“停播电视剧”是对“低调为人”的最好诠释

【2】人民网——陈云为什么写信不让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电视剧

【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不虑于微终成患

来源:科技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