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0后”开始为文化纠错,需要社会怎样的掌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1:41 1

摘要: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安城小学五年级学生金陈乐,收到了一封来自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的亲笔信。“金陈乐同学,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你在参观之江文化中心时发现的一处错别字,省非遗馆已立即更正了……”在信中,陈广胜感谢金陈乐指出错误,同时邀请他和家人重游

□张心妍(内蒙古师范大学)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安城小学五年级学生金陈乐,收到了一封来自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的亲笔信。“金陈乐同学,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你在参观之江文化中心时发现的一处错别字,省非遗馆已立即更正了……”在信中,陈广胜感谢金陈乐指出错误,同时邀请他和家人重游非遗馆。(5月18日 《人民日报》)

此前,内蒙古四年级学生舒怡诺在博物馆“挑刺”的视频,登上热搜并获得院方致谢。与此同时,某知名运动品牌设计师采纳内蒙古初中生郝鸣岐的画稿,将公众智慧融入产品设计。这些事件看似独立,却共同指向一个议题:青少年的社会参与,正在重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历史格局,公共文化空间看起来正在逐渐向多元主体共建转型。

时代的火炬接力传递,永远有年轻的一代在探索、在前行。金陈乐对非遗馆展陈内容的质疑,是对文化传播权威性的理性审视,这份青少年的“较真”和“创想”,建起了社会文化传承的新支点。在新时代不息的发展浪潮中,我们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文化的主动创造者,当课堂知识开始走入生活,当作业本的涂鸦成为跑鞋设计,这份勇气将助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少年人投身于社会文化实践,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在上述事件中,学校的颁奖仪式、家庭的鼓励,从微观层面构建了青少年“敢质疑、会质疑”的勇气土壤。而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快速回应,也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文化治理和创造的重要推力。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开表态“欢迎找茬,挑刺”,河北博物院连夜修改展板并赠书致谢。这些行动不只是相关机构主动摆正姿态、重塑形象、提高认同感的明智之举,更向社会传递出开放、包容、“听劝”的进步信号,这种双向互动,构建起了社会与青少年之间良性沟通的桥梁。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降低了反馈成本,互联网让属于年轻人的声音能够迅速传递到决策层,而公共文化空间和商业领域也在不断变革,从过去的 “权威主导” 转向 “共建共享”,青少年的参与正好填补了传统模式中受众参与不足的空白,由此,社会便形成了一股合力,一股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合力。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这些视为个别的热点事件。青少年需要的不仅是“点赞”,更是一个能容纳其声音的生态系统。要让青少年的 “较真” 与 “创想” 持续发挥作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文化传承发展的优化中,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高光时刻”,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动力。

青少年的主动作为,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当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倾听与包容,当他们的声音被重视、创意被尊重,相信会有更多青少年勇敢地站出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红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