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数字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据5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一季度,我国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数字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据5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一季度,我国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10.4%和8.2%。细观这一成绩单,从一串串数据和一件件事例,不仅印证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战略地位,更折射出中国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开辟的崭新图景。
筑牢数字底座,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数字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3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439.5万个,通信网络加速向5G-A演进,千兆光网覆盖能力显著提升,10GPON端口达2925万个,86个城市启动万兆光网试点。这种“双千兆”网络架构的完善,让工业场景中的实时控制精度达到微秒级。例如江苏京奕绿能公司通过“50G-PON+OTN”硬切片技术,将机械臂控制信号时延稳定在100微秒内,生产流程如精密钟表般高效运转。基础设施的跃升,使得全国50.8万家服务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超900万,为“东数西算”战略落地提供了物理承载。
重点行业领跑,锻造经济增长新支柱。数字产业的结构性突破,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尤为显著。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这一增速不仅高于同期的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也超过了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1.8个百分点。这种增长既源于“以旧换新”政策对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的消费刺激,更得益于技术创新的内生驱动。阿里云一季度营收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其AI算力租赁业务因大模型需求爆发实现收入翻倍,显示出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软件业10.6%的增速背后,是开源生态的蓬勃生长——鸿蒙系统搭载设备突破10亿台,欧拉系统装机量超千万,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
蓄势新兴动能,勾勒未来经济新图景。在“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下,产业“含新量”持续提升。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AI手机、AIPC出货占比快速攀升,科技企业推出的AI眼镜、具身机器人等产品,正在打开消费电子新蓝海。万兆光网的商用化进程更催生跨界融合机遇:上海徐汇“模速空间”试点项目中,万兆网络支撑起元宇宙创作、脑机接口研发;景德镇直播基地依托双万兆网络,单场直播成交量大幅提升。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当数字技术穿透产业边界,便能释放出“1+1>2”的乘数效应。
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塑,科技革命浪潮汹涌。站在一季度数字产业8.5万亿元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的平台上,数字产业的未来已清晰可见。特别是随着5G-A与万兆光网的规模部署、算力网络的智能调度、大模型应用的场景深化,中国数字经济必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可以说,这场由数字技术引领的变革,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也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坚信:未来中国经济定将在数字与实体交响中,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乐章。(作者 刘纯银)
来源: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