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狮级战列舰(Lion-class Battleship)是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设计的一级战列舰,属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失效后各国海军“战列舰竞赛”的产物。虽然设计先进,但最终因战争爆发和资源调整未能建成。
狮级战列舰(Lion-class Battleship)是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设计的一级战列舰,属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失效后各国海军“战列舰竞赛”的产物。虽然设计先进,但最终因战争爆发和资源调整未能建成。
设计时间:1938年—1940年
英国为应对德、意、日等国的海军扩张,计划建造新一代高速战列舰。狮级被视为对德国“俾斯麦级”和美国“北卡罗来纳级”的回应。
建造计划:原计划建造4艘(HMS Lion、Temeraire、Conqueror、Thunderer),但1939年二战爆发后,资源转向航母、护航舰艇和急需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狮级于1940年暂停并最终取消。
火力系统
主炮:3座三联装16英寸(406毫米)Mk IV舰炮,射程约38公里,旨在对抗同期美、日战列舰。
副炮:16门双联装5.25英寸(133毫米)高平两用炮,用于防空和反舰。
防空武器:多门40毫米“砰砰炮”和20毫米机炮,后期设计可能升级为更密集的防空火力。
装甲防护
主装甲带:14—15英寸(356—381毫米),重点防护核心区域。
甲板装甲:5—6英寸(127—152毫米),抵御俯冲轰炸和远距离炮击。
炮塔与指挥塔:装甲最厚处达16英寸(406毫米),强调生存性。
动力与航速
动力系统:8座锅炉驱动4台蒸汽轮机,输出功率约130,000马力,设计航速28—30节,略高于乔治五世级,适合舰队协同作战。
取消原因:
二战爆发后,英国急需快速补充航母和反潜舰艇,战列舰建造优先级下降。
狮级的建造周期长(预计需5年),难以应对战争紧迫需求。
1944年后,更灵活的“前卫级”战列舰(使用库存的15英寸主炮)部分取代了狮级的角色。
后续影响:
狮级的设计为英国积累了经验,其部分技术(如装甲布局)被用于前卫级。
主炮技术(16英寸Mk IV)后来用于研究,但未实际服役。
狮级战列舰代表了英国在战列舰设计上的最后尝试,但因战争形势和海军战略转型(航母崛起)而夭折。其未竟的蓝图反映了二战期间海军技术竞争的激烈与资源分配的权衡。若建成,狮级或将成为英国最具威力的战列舰之一,但历史最终选择了航空母舰作为海战的主宰。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