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赋能乡村托育!湖畔魔豆“养育未来”项目陕西实践受关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1:21 1

摘要:5月17日,在第三届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上,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分享的在陕西等地实施的乡村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践成果——“养育未来”公益项目,引发广泛关注。

5月17日,在第三届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上,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分享的在陕西等地实施的乡村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践成果——“养育未来”公益项目,引发广泛关注。

组织筑基:三级架构激活县域婴幼儿照护服务效能

5月17日,由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在杭州举办。作为聚焦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的重要学术盛会,会议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及公益组织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托育服务创新、政策支持与社会力量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卢苇受邀出席,并于“公益力量赋能托育服务”分论坛作主题分享,系统介绍了基金会在陕西等地实施的“养育未来”项目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践成果。

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养育未来”项目创新构建“县领导小组-管理中心-养育中心”三级管理架构:县级层面成立由县长牵头的领导小组,统筹卫健、民政等多部门协作。并由卫健局派员组建县域项目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运营管理和团队组织建设;乡镇设立养育中心,村域开展入户家访,形成覆盖全域的项目管理服务网络。基金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通过管理赋能、技术输出和资源整合,助力县域孵化7家社会组织,构建起“政府主导、公益支持、专家参与”的管理支持架构。这一架构有效破解了农村地区资源分散、服务割裂的难题,为普惠托育服务生态奠定了组织基础。

人才为本:培育本土化专业婴幼儿照护队伍

人才培养是“养育未来”项目的核心抓手。基金会协助当地管理组织招募当地女性,系统性培训其成为专业养育师或管理干事,既解决就业问题,又确保服务贴近本土需求。目前,项目已培养超350名扎根乡镇的养育师,其中95%为本地女性,她们通过“中心服务+入户指导”模式,每周为家庭提供一对一亲子课程及集体活动。卢苇特别提到:“养育师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科学养育理念的传播者。她们与家庭建立长期信任关系,通过“家长支持策略”等专业手法,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柔性力量。”此外,基金会还开发数字化管理系统,依托钉钉平台实现服务全流程线上化,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为人才培养注入科技动能。

理念革新:构建“家长支持策略”激发内生动力

卢苇分享说,近年来湖畔魔豆转变工作思路,重点聚焦“家长支持策略”。即基金会赋能管理团队,管理团队支持养育师,养育师支持家长,家长培育孩子。“我们相信家庭自身的优势,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能带好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蓬勃生长的潜力,精心的照养和陪伴不能假手于人”,她提到。国内外多项科研已经证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和照养人的科学养育,托育服务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构建良性的家长支持生态。

模式升级:从“县域试点”到“全省协同”

基于前期多年对“养育未来”项目的打磨,“县域模式”已经成熟,基金会有一套标准化的项目执行管理模式。2023年开始,基金会聚焦陕西,提出打造“多方协同全省模式”。卢苇重点介绍了“多方协同”的创新之处:“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联合卫中央企业、国字头基金会、学术机构及地方政府,形成多方协同机制。例如在镇巴县,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专项支持项目落地;在城固,上海睿远公益基金会加入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路径。”

很快,这种创新模式迎来了新突破。2024年底,榆林市卫健委与基金会合作,基于陕西清涧等地“养育未来”项目的成功实践与经验,在榆林市南部六县共同探索“养育+托育”的新路径,计划三年内构建覆盖县乡村的公益项目服务网络。

当前中国约40%的0-3岁儿童生活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每年需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婴幼儿数量约1000万,而所有回应该需求的项目总覆盖体量非常低。卢苇强调,孩子早期1000天稍纵即逝,农村地区尤其需要儿童发展相关的系统性支持,且不能忽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科学育儿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投入”。湖畔魔豆将持续探索资金多元化、模型多元化和跨领域协同,推动政策与社会资源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倾斜。“我们期待与各界携手,为每个孩子创造平等的起点,让‘幼有善育’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槐树下HS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