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疏勒县塔孜洪乡塔什其艾日克村,有这样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用实干担当书写初心,以赤诚之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他就是米冉,自2022年任职以来,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根基层、真抓实干,成为了各族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深耕基层的民族团结“领航人”
——记疏勒县塔孜洪乡塔什其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米冉
在疏勒县塔孜洪乡塔什其艾日克村,有这样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用实干担当书写初心,以赤诚之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他就是米冉,自2022年任职以来,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根基层、真抓实干,成为了各族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米冉在育苗棚内,与村民精心呵护苗圃。
筑牢团结根基
打造基层治理“红色堡垒”
米冉深知,基层党组织是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关键所在。他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筹资建成2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矛盾纠纷调解室”,推行“一站式”服务,累计为各族群众代办事项300余件,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严格落实“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体系,组织党员与全村群众结对,让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此外,常态化开展困难诉求解决和矛盾纠纷调解处理工作,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凝聚人心的“红色港湾”。
在人才培养方面,米冉坚持“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任职期间,累计发展党员7名,培养“90后”村“两委”干部3人。他还建立“工作队队员带村‘两委’干部”等传帮带机制,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如今,帮带的一名干部已任命为本土化党支部书记,村里储备了7名后备干部、人才,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
深耕产业沃土
铺就共同富裕“幸福之路”
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米冉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他联合其他村成立联合社,创新“党支部+联建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模式,整合资金244.05万元,建成2个千亩“贝贝南瓜”种植示范基地和8个特色示范区,推行“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开展农机服务、土地平整等业务,带动联建村集体年收入增长20%,吸纳300余名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让群众既增收又学到农业种植技术。
米冉还带领团队赴山东对接市场,引进“订单农业”模式,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并建成初加工生产线。在他的努力下,“蔬乐贝贝南瓜”品牌年销售额增长到超100万元,曾经的“薄弱村”摇身一变成为年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示范村”,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底气更足,共同迈向致富路。
涵养精神纽带
共绘文化交融“美好画卷”
米冉主动与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疏勒县委办公室等后盾单位结对,带领全村群众与30名援疆干部、20名机关干部结成“亲戚”。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联谊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与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在文化建设上,他在村委会打造“同心圆亭”,定期举办“国家通用语言小课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依托“潘玉莲爱心小课堂”,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和村“两委”干部辅导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书法比赛、诗词朗诵等活动20余次。同时,利用周一升国旗、文化大舞台等载体,通过微课堂、微宣讲、文体活动等形式,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
从“阵地建设”到“产业联建”,从“结对认亲”到“文化润心”,在他的带领下,该村成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这里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祖国边疆绽放出绚烂的团结之花。米冉没有豪言壮语,却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成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践行者,谱写了一曲团结和谐之歌。
本文来自【疏勒观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