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女王:维多利亚的瑞士疗愈之旅与她笔下的湖光山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20:12 2

摘要:瑞吉山脚下,塞博登阿尔普的山地农民们定是对眼前景象惊诧不已:一群说英语的旅行者突然从山顶蜿蜒而下,随行的小马驮着野餐篮与各式行囊。仆人们在简陋的木屋前支起画架、展开座椅,一位娇小的女士坐定后开始作画,手中还握着一杯奶茶。

瑞吉山脚下,塞博登阿尔普的山地农民们定是对眼前景象惊诧不已:一群说英语的旅行者突然从山顶蜿蜒而下,随行的小马驮着野餐篮与各式行囊。仆人们在简陋的木屋前支起画架、展开座椅,一位娇小的女士坐定后开始作画,手中还握着一杯奶茶。

这一幕发生在1868年8月27日午后。

30分钟后,这群人意犹未尽地收拾行装继续赶路,日记中写道:“沿陡峭小径下行,四周果树成荫……今日堪称圆满。”

这位驻足描绘木屋、后来写下这段话的人,正是维多利亚女王——彼时全球最具权势的女性。

维多利亚女王大约在1868年:当时,她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性。

她统治着10亿人口的帝国,育有9个子女,卷入229场战争起义,历经7次暗杀幸存,任期跨越21届内阁。

40个孙辈与88个曾孙辈让她获称“欧洲祖母”,一个时代更以她命名——维多利亚时代,其统治长达63年。

然而,1868年的瑞士之行,她却是心碎的逃亡者——一位深陷创伤与焦虑的女王。

下午茶期间画:里吉山脚下的一座小山间小屋。

这场“瑞士巡礼”是她从帝国重负中的短暂抽离:母亲离世,尤其是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早逝,让她坠入深渊般的抑郁。

用今天的话说,她正经历严重的身心耗竭。四周的瑞士假期被视作疗愈良方。当年8月,王室一行抵达卢塞恩,为避人耳目,她化名“肯特伯爵夫人”,以平民身份入住瓦利斯膳宿公寓。

正如她在日记中所写,公寓外“湖面铺展,城市如画卷舒展,雄伟山脉与葱郁前景环绕”的全景令她惊叹:“这正是我魂牵梦萦之景,竟不敢相信此刻亲眼得见!”

从卢塞恩看里吉山的景色,女王在这里住宿。

在瑞士的日子里,这位饱经沧桑的君主展现出少有的冒险精神:她探访威廉·退尔脱险的小教堂,乘明轮船游历布伦嫩与屈斯纳赫特,攀登皮拉图斯山、穿越布吕尼格山口,直至登上瑞吉山顶。

但无论行至何处,有两样坚持从未动摇:每日下午五点准时的下午茶,以及随身携带的画架。

一个迷人的场景:四个渔民在卢塞恩湖上的划艇上。

即便登山劳顿,仆人们仍需按时奉上茶点;而女王则随时席地而坐,用铅笔、炭笔或水彩记录风景。

她笔下既有铁力士山的巍峨、卢塞恩湖的“蓝宝石蓝与翠绿色交织”,也有山间木屋、湖上渔船、施瓦岑贝格农舍等微观景致。

59幅幸存画作如今珍藏于伦敦皇家收藏,显露她自八岁起师从名家的功底——构图的细腻、用色的精准,皆源自经年训练。

紫色研究:女王对皮拉图斯山的描述几乎是印象派。

尽管沉浸于山水,超重的女王仍受困于1868年反常的酷暑:“气候糟糕……湿热黏腻,酷热难耐,我疲惫不堪,头痛欲裂,食欲全无。”

楚格湖的不寻常景色:维多利亚在画楚格湖时正在拜访查姆湖。

为避暑,王室穿越卢塞恩湖至弗吕埃伦,翻越富尔卡山口时,她嫌弃“狭小肮脏、陈设简陋”的客栈,却意外遭遇雾霭与骤降的气温,甚至淋到雨夹雪。

但当阳光穿透云层,罗纳冰川的“超现实之美”又让她忘却寒冷,铺开画纸描绘冰裂缝的参差纹理——当然,手中仍握着一杯热茶。

维多利亚的统治留下殖民扩张与“光荣孤立”等政治遗产,而她的画笔则为世界打开瑞士山水的窗口。

看起来几乎像挪威峡湾:阿尔普纳赫的卢塞恩湖,由皇家夫人绘制。

那些被女王视角定格的湖光山色,既是一位帝国统治者的心灵逃亡,也是艺术如何跨越权力边界、成为永恒疗愈的见证。

来源:爱文化的黄鹂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