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会成为下一个iPhone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1:04 2

摘要:2025年5月19日于台北举办的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上,英伟达CEO黄仁勋指出,技术的发展需要规模化,而人形机器人凭借其通用性和大规模生产的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的产业。

2025年5月19日于台北举办的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上,英伟达CEO黄仁勋指出,技术的发展需要规模化,而人形机器人凭借其通用性和大规模生产的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的产业。

特斯拉CEO的埃隆·马斯克转发并支持了黄仁勋的这个观点。

马斯克积极推进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多次称其为“特斯拉的下一个万亿美元机会”。这不禁联想到iPhone——自2007年问世以来,iPhone凭借惊艳的销量和市场影响力,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产品。人形机器人会成为下一个iPhone么?

自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以来,苹果公司凭借这款产品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行业。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截至2025年,iPhone的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25亿台,总市值高达2.5万亿美元。这不仅使iPhone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消费电子产品之一,也让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硬件+软件+服务”的完美结合,让iPhone不仅仅是一款手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相比iPhone的辉煌历史,人形机器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力已让科技大佬们兴奋不已。在COMPUTEX 2025的演讲中,黄仁勋提到,许多现有机器人系统因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飞轮效应”——即通过大量资源投入推动技术快速进步。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因其与人类相似的形态,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并实现大规模生产,有望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而这,就是黄仁勋认为的,像电动汽车或智能手机,打造万亿美元市场的关键。

马斯克则用行动支持这一观点。特斯拉的Optimus项目自2021年首次亮相以来进展神速:从最初的概念模型,到2022年的工作原型,再到2024年We Robot活动中与人群互动的多台机器人,Optimus展现了极快的发展速度。马斯克透露,2025年特斯拉计划生产约5000台Optimus,并戏称这是“罗马军团的规模”。他还预计,未来Optimus的年产量可达数百万台,应用于工厂生产、家庭清洁等场景,成为特斯拉新的增长引擎。

除了印度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未来全球劳动力人口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经合组织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已停止增长,到这个十年末,欧洲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减少1200 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可能减少6000万。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显示,到2030 年,劳动力供需失衡问题将非常严重,德国预计到2030年会有1000 万的劳动力缺口、而意大利将从2020年200 万人的劳动剩余,变成2030年的90万劳动力短缺;韩国、日本等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将出现数量惊人的职位缺口。

人形机器人的吸引力在于其通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无论是解决劳动力短缺、推动工厂自动化,还是进入家庭服务领域,它都展现了改变社会的可能性。

从机遇来看,全球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机器人提供了广阔舞台。AI技术的进步则为人形机器人赋予了更强的感知和决策能力,使其有望执行复杂任务。此外,许多国家对机器人研发的支持政策也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然而,挑战同样显著。技术上,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仍有待突破,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限制了其普及速度。市场方面,消费者和企业是否愿意接纳人形机器人仍是个未知数。

iPhone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但人形机器人要达到类似的高度,面临截然不同的条件。iPhone的杀手锏在于其创新的用户体验和无缝的生态系统。它让科技变得简单易用,直接打入了大众消费市场。而人形机器人目前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工具,主要面向企业和工业用户,其用户体验尚未成熟到能吸引普通消费者。

此外,iPhone的成功离不开苹果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营销策略,而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品类,建立起类似的消费者认知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iPhone的生态系统让用户离不开它,而人形机器人目前的应用场景较为分散,缺乏类似的粘性。

所以就目前而言,人形机器人尚处于早期阶段,技术突破、市场接受度和成本控制是其面临的三大考验。与其说它是iPhone的翻版,不如说它更可能在特定领域——如制造业、物流或医疗——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来源:虎啸商业评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