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让我包10斤粽子,她要给锻炼队伍姐妹尝尝:500块一分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03:51 2

摘要:"包十斤粽子,五百块钱,一分不能少。"婆婆孙桂华站在我面前,语气坚决得不容拒绝。

十斤粽子的分量

"包十斤粽子,五百块钱,一分不能少。"婆婆孙桂华站在我面前,语气坚决得不容拒绝。

我是李玉兰,嫁到郑家已有三年。

丈夫郑建国在外地国营机械厂打工,常年不在家,只剩我和婆婆相依为命。

婆婆平日里省吃俭用,连菜市场的白菜价格涨三毛都能念叨大半天,今天却突然要我包十斤粽子,还要我出五百块钱,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是1992年的初夏,院子里的雨水顺着屋檐滴答作响,我正在厨房洗碗,婆婆就这么直挺挺地站在我面前提出了要求。

我手上的肥皂泡沫还没冲干净,心里的不满却已经漫上来了。

"妈,五百块不少啊,咱家上个月电费都还没交齐呢。"我试着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钱必须得花,我答应锻炼队的姐妹们了,要让她们尝尝我儿媳妇包的粽子。"婆婆的眼神里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执着。

我心里委屈,当时改革开放刚过十多年,五百块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可不是小数目。

建国下岗后好不容易在私营企业找到工作,每月寄回来的工资本就不多,我在镇上缝纫厂的收入也只够贴补家用。

五百块钱够我们家半个月的生活费了,婆婆竟然要拿去买糯米和粽叶,只为了让她那群晨练的老姐妹们尝尝鲜。

"妈,咱家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建国每月挣那点工钱多不容易啊!"我小声嘀咕着,却不敢正面顶撞。

婆婆听见了,脸色一沉:"我知道钱来之不易,可这事必须办!"

她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咣"地一声关上了门。

那几天,家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

我和婆婆各自忙各自的,话也少了。

平时收听《戏曲联播》的老式收音机也被她关掉了,整个屋子安静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每次从她房间经过,总能听见她在拨打那台转盘式电话,小声地和人说话,似乎在与人商量着什么。

"真是搞不懂,一把年纪了还赶这个时髦,五百块钱的粽子,当金子做的啊?"我在心里抱怨着。

"玉兰,晚上我出去一趟,你自己弄点吃的。"第三天晚上,婆婆换上了那件深蓝色的确良衬衫,是她最郑重的"外出服"。

我点点头,心想她大概是去和那些锻炼队的姐妹们商量粽子的事。

趁婆婆出门,我打扫起了屋子。

当我擦到她床头柜时,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药盒,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降压药"三个字。

我愣住了,婆婆有高血压?

她从来没跟我说过啊!

翻开床头柜,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几盒药,还有一本医院的就诊卡,上面记录了几次检查的日期和费用。

最近的一次是在上个月,光检查费就花了两百多。

这可是我一周的工资啊!

心里升起一股酸楚,婆婆为什么不告诉我和建国?

是嫌我们没用,还是不想给我们添麻烦?

手里拿着药盒,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有天傍晚,我无意中听到婆婆在房间里的通话:"老姚啊,这次真是不好意思,你们大家伙儿帮了我这么大忙,这点心意你们可得收下...不是,不是...医药费的事就别提了,那是姐妹们的情分..."

我站在门外,心一下子揪紧了。

医药费?

婆婆什么时候生病了?

为什么不告诉我?

这个固执的老太太到底在瞒着我什么?

"玉兰,你站在我门口干啥呢?"婆婆突然打开门,吓了我一跳。

"没...没什么,我...我路过。"我结结巴巴地回答,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婆婆叫住我,"你刚才是不是听到我打电话了?"

我咬了咬嘴唇,决定直接问个明白:"妈,您是不是生病了?"

婆婆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年纪大了,哪有不生病的?没什么大事,别瞎操心。"

"那您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包粽子?"我忍不住问道。

"我有我的道理。"婆婆不愿多说,又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偷偷跟着出门去晨练的婆婆,想看看她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人民公园的早晨格外热闹,老年人的锻炼队伍排成几列,随着《好日子》的录音带音乐摇摆着身体。

我远远地看见婆婆加入了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中间,她们有说有笑,看起来关系非常亲密。

一位穿着褪色灰布裤的老太太凑到婆婆耳边说着什么,婆婆不停地点头,眼圈似乎有些发红。

锻炼结束后,那群老太太围着婆婆,一人递上一个信封,婆婆不停地推辞,最后还是收下了。

我躲在大榕树后面,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我偷偷去了社区医院,通过认识的护士小刘打听到婆婆前段时间确实来过,不是普通的高血压检查,而是做了个不小的手术,费用高达三千多元。

"要不是她那些老姐妹们一起凑的钱,估计手术都做不成。老太太们真是够义气的!"小刘感叹道。

而那时建国刚好下岗换了工作,领了两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家里正是最拮据的时候。

原来,是婆婆的锻炼队姐妹们凑了钱,帮婆婆度过了难关。

她从没向我和建国提起过这件事,想必是怕我们担心,更怕给我们增加负担。

"玉兰,你男人下岗了,日子本来就不好过,老太婆我哪能再给你们添乱呢?"我仿佛听到婆婆平时的唠叨声。

想到这里,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个硬邦邦的老太太,宁可向外人求助,也不愿麻烦自己的儿子、儿媳。

现在她要包十斤粽子,分明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那些帮助过她的姐妹们啊!

而我,却只想着那五百块钱,甚至在背后埋怨她不懂节约,真是太不应该了。

那天晚上,我默默地从抽屉里取出了五百块钱,又额外加了一百,买来了上好的糯米、红枣、花生和粽叶。

看到我拎着东西回来,婆婆愣住了,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

"妈,我来帮您包粽子吧,咱们一起包。"我声音有些哽咽。

婆婆眼里闪着光,嘴唇动了动,最终只说了句:"好。"

就这一个字,却让我感到比任何话语都要温暖。

"我去找李大妈借个电饭锅,咱家这个太小了,装不下那么多粽子。"婆婆说着就要出门。

"妈,不用了,我下班路上已经买了个新的,足够大。"我赶紧说道。

婆婆看着崭新的电饭锅,眼中满是惊讶:"这...这得要多少钱啊?"

"不贵,单位最近发奖金了。"我撒了个小谎,不愿让婆婆知道这是我用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的。

"哎哟,真是败家娘们儿!"婆婆嘴上埋怨,眼睛却笑得像两道弯月。

我知道,她心里是高兴的。

那天晚上,我们在厨房忙碌到深夜。

婆婆教我如何淘洗糯米,如何把糯米提前浸泡,让粽子熟得更透、更香。

她教我怎样挑选粽叶,哪些是适合包粽子的,哪些已经太老太硬,只能放在最外层保护内馅。

"你看,粽叶要这么折,"她手把手地教我,"先折个漏斗形,再把糯米放进去,不能太满,也不能太少,要留出发胀的空间。"

我认真地学着,生怕辜负了婆婆的期望。

"你知道吗,我当年包粽子,那可是方圆十里有名的!"婆婆突然得意地说道,"你公公活着的时候,我包的粽子,他能一口气吃十个!"

我惊讶地看着她:"真的假的?十个?"

"当然是真的!"婆婆笑着拍了拍我的手,"那时候物资紧缺,过个端午能吃上粽子就不错了,哪像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

婆婆说着说着,开始讲起了她年轻时的故事,那些我从未听她提起过的往事。

她说起她和公公相识的情景,说起他们一起度过的艰苦岁月,说起建国小时候如何淘气,如何让他们操心。

在这个忙碌的夜晚,婆媳之间的距离似乎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妈,您的手术...是什么时候做的?"包好一个粽子后,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婆婆的手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麻利地包着粽子:"你都知道了?"

"嗯,我去医院问了。对不起,我不该瞒着您。"

婆婆叹了口气:"不怪你,是我不想让你们担心。建国刚下岗那会儿,日子已经够难的了,我这把老骨头,能撑就撑着呗。"

"可您这样...我和建国会心疼的。"我眼眶湿润了。

"傻丫头,"婆婆笑了,"老姚她们这些姐妹帮了我大忙,这次包粽子是我的一点心意。她们都说,想尝尝我儿媳妇的手艺呢!"

原来,婆婆不仅是想回报姐妹们的帮助,还想借此机会向她们炫耀我这个儿媳妇。

想到这里,我鼻子一酸,更加认真地包起粽子来。

凌晨两点,我们终于包完了所有的粽子。

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足足有十几斤。

我的手指都包得起了水泡,婆婆的腰也弯得更厉害了,但我们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婆婆用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那些粽子,轻声说:"玉兰,你比我想象的要懂事得多。"

我握住婆婆的手:"妈,以后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和建国,我们是一家人啊!"

婆婆点点头,眼圈红了:"知道了,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我特意请了半天假,帮婆婆煮粽子、装袋、准备送给那些锻炼队的姐妹们。

"妈,我跟您一起去送吧。"我主动提出。

婆婆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也好,让她们看看我儿媳妇多能干!"

人民公园的早晨,阳光正好。

锻炼队的老太太们看到我们提着满满两大袋粽子来,都围了上来。

"桂华,这就是你常说的儿媳妇啊?果然是个好姑娘!"

"哎呀,这粽子包得真好看,比供销社卖的还漂亮!"

"快尝尝,真香!馅料放得够足的!"

婆婆脸上满是骄傲:"那是,我儿媳妇手巧着呢!这些粽子啊,都是她一个人包的!"

我惊讶地看着婆婆,她却朝我眨眨眼,示意我不要拆穿。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婆婆的良苦用心——她不仅是想用粽子回报姐妹们的帮助,更是想在姐妹们面前为我"撑面子"。

"老姚,这是我特意给你包的肉粽,你最爱吃的。"婆婆从袋子里拿出几个大粽子,递给一位瘦小的老太太。

老姚接过粽子,眼睛湿润了:"桂华,你这人啊,就是太客气了。当初帮你那点忙,算什么呀!"

"要不是你们,我这条老命说不定就没了。"婆婆声音哽咽。

"瞎说什么呢,都是一辈子的姐妹,这点事算什么?"老姚拍了拍婆婆的手。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年过花甲的老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年代,物质生活或许还不够丰富,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却如此真挚深厚。

回家的路上,婆婆难得地挽着我的胳膊。

"妈,您的那些姐妹们真好。"我感慨道。

"是啊,"婆婆点点头,"我们这些老太太啊,平时没事就在一起跳跳舞,聊聊天,彼此有个照应。你们年轻人忙着工作,哪有时间天天陪我们这些老骨头?"

我不禁有些愧疚:"妈,是我们不够关心您。"

"傻丫头,我知道你们日子不容易,特别是建国下岗那阵子,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婆婆拍了拍我的手,"不过现在好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那天晚上,我给远在外地的建国打了个长途电话,把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电话那头,建国沉默了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玉兰,谢谢你。"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泪如雨下。

第二天,婆婆神秘地塞给我一个信封:"这是找你的五百块钱。"

我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五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妈,这是什么意思?"我惊讶地问。

"你以为我真要你出钱啊?"婆婆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我这些年也攒了点养老钱,哪能真让你出?不过看你这次这么懂事,心里挺高兴的。"

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只能紧紧抱住了这个倔强的老人:"妈,您真是..."

"行了行了,别肉麻兮兮的,"婆婆推开我,假装嫌弃,"晚上我想吃红烧排骨,你会做不?"

"会!我这就去买!"我高兴地说道。

从那以后,我和婆婆的关系亲近了许多。

每天早晨,我会陪她一起去公园锻炼;每逢周末,我会邀请她的那些锻炼队姐妹们来家里聚一聚,一起包饺子、看电视、聊家常。

那十斤粽子,成了我和婆婆之间的一个特殊纽带,让我明白了婆婆那一代人的坚韧与骄傲。

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习惯了节约,却在关键时刻毫不吝惜;他们看似固执己见,内心却充满柔软;他们不善表达爱意,行动却胜过千言万语。

后来,建国的工作稳定了,我也升了组长,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起来。

在婆婆七十大寿那天,我特意包了七十个粽子,每个都包得比当年那十斤粽子更精致、更漂亮。

婆婆看着那些粽子,眼中闪烁着泪光:"玉兰,你这丫头,真是越来越会哄我开心了。"

我微笑着看着她,心想:十斤粽子的分量,原来不只是糯米与粽叶,还有浓浓的亲情、友情和那些弥足珍贵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这些,才是生活真正的重量。

来源:松宇学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