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要为“官员带货史”拍一部电视剧,那林虹书记绝对是剧情最反转、节奏最快的女主之一——前半场是“仙气飘飘的政坛主播”,后半场就直接转场“反腐纪录片”。
如果要为“官员带货史”拍一部电视剧,那林虹书记绝对是剧情最反转、节奏最快的女主之一——前半场是“仙气飘飘的政坛主播”,后半场就直接转场“反腐纪录片”。
没错,曾因直播带货火出圈、两个小时卖出71.2万元特产的浙江仙居前县委书记、台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林虹,如今人设彻底崩塌,荣登纪委“双开榜单”,还顺带打包进了“涉嫌受贿移送检察院”的名单,走得那叫一个果断。
要说这位林书记,当年可是政坛“流量担当”。不仅有着“美女书记”的外号,还有伊利诺伊理工硕士学历加持,配合媒体宣传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神仙居代言人”等闪亮标签,一度让不少人以为她下一步要竞选“政务界的李佳琦”。
但现实比剧情还狗血。这边厢她在直播间卖力吆喝“我们仙居的杨梅,酸甜可口、富有内涵”;那边厢纪委已经在暗中笔记“她的亲属富有现金,她本人酸甜皆有收”。
俗话说,“官帽戴得再稳,也经不起私心一抖。”林虹的问题就出在这“抖”上:她不仅抖出了“假公济私”,还抖出了一串串触目惊心的违纪清单。
根据通报,她的问题多得能开个“反面教材展览”了:收礼、收钱、收旅游,干预执纪、插手工程、默许亲属捞金;甚至还能“创新”地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替单位“处理债务危机”——看来不是企业信不过银行,是太信得过书记了。
林虹这“翻车直播”告诉我们:
直播卖货可以火,直播卖权必定凉。
当干部不是演真人秀,人民群众可不是“韭菜观众”。你可以直播乡土气息,但不能直播权力寻租;你可以展示政绩清单,但不能掩盖银行存单。
更讽刺的是,她当初直播时,农业局的同志还一脸憧憬地说:“书记的颜值和能力,一定能带我们村的货大卖!”
结果确实“带大卖”了,不过最终带进了纪委“甄选专区”,还附赠检察院专属“售后服务”。
林虹案,其实也暴露出一个久拖不治的问题:部分地方对“干部偶像化”的炒作,早已超越了理性宣传的界限。
谁说干部不能美?但只盯着“美”,就忽略了“廉”;谁说领导不能带货?但只图销量,就可能失了底线。
政务舞台不是选秀节目,形象可以加分,但不能遮丑;能力是标配,底线是硬件;“人设”立得再漂亮,一旦腐化,就会被一键“清空购物车”。
今天的林虹,已经从“带货书记”变成了“反腐案例”,说明“颜值光环”遮不住“违纪暗雷”,“绿水青山”也不能洗白“账下黑金”。官员一旦脱轨,光环就变成镁光灯下的证据,直播镜头也会变成庭审监控。
政坛带货这门“艺术”,请务必记住一个底线原则:
带货不带私,带货不带金,带货不带亲戚的生意。
最后借林虹书记“直播带货”的调调,用一句网民语录来收尾:
“书记卖货两小时,纪委查账八个月,人民吃瓜一分钟。”
希望这场“翻车带货秀”,能让更多在权力边缘摇摆的人——别再直播了,真要卖的,是清白,不是自由。
来源:遥远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