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金钥匙”开启“富民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0:34 2

摘要: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近年来发挥地域特色、找准功能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做大比较优势,依托玉、鱼、花等特色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富民强县成效显著。镇平县这些特色产业里,蕴藏着强县富民的“金钥匙”。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近年来发挥地域特色、找准功能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做大比较优势,依托玉、鱼、花等特色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富民强县成效显著。镇平县这些特色产业里,蕴藏着强县富民的“金钥匙”。

玉雕——

传统产业强县路上焕新生

5月9日清晨,镇平县石佛寺镇国际玉城门前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玉雕艺人、玉石电商直播从业者、玉石爱好者从八方赶来,在忙碌热闹的清晨中,在琳琅满目的玉器摊位上,在买与卖的热烈交谈中,揭开了属于玉石的早市序幕。

独山产玉,镇平成器。南阳因独山玉而蜚声中外,镇平因玉雕而闻名遐迩。镇平玉雕始于夏商、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村村可闻琢玉声,户户可见玉生辉。玉雕产业是镇平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玉雕加工遍布全县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镇平县汇聚了国内外100余个玉种,国内的和田玉、独山玉、岫玉、昆仑玉、蓝田玉等,以及国外的缅甸翡翠、巴西玛瑙、俄罗斯白玉、阿富汗白玉等皆在此加工销售,是我国玉品种较为齐全的集散地。镇平玉雕产品丰富多样,涵盖摆件类、饰品类和保健类三大系列,包含十大品类、5000多个品种,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历史典故、现实写意等10余类。

电商的发展为玉雕产业插上了翅膀。在四会市良玉奇缘珠宝有限公司镇平分公司不足3平方米的直播间里,主播刘金把手机扣在支架上,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挑选出的和田玉吊坠,向屏幕里的观众介绍:“这件吊坠玉质极好,肉质细密油腻,喜欢的朋友们抓紧下单。”公司经理王洵说,公司主要通过网络直播形式销售玉雕产品,在播的有10个账号,刘金是公司里的当红主播,每天播6个小时左右,一个月的带货销售额达150万元。

在镇平,像刘金这样通过网络销售玉雕的人还有很多,网上直播卖玉已成为镇平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潮流。镇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王硕介绍,镇平县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以电商推动玉产业转型升级。如今,镇平建成淘宝、快手、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基地,借助网络直播带货的裂变效应,培育出远近闻名的玉器电商强镇。

走进“镇平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晓强的工作室,匠人们正忙着选料、立意、勾勒、雕刻,峰峦叠翠的山水、藤蔓缠绕的植物、气韵生动的花鸟、惟妙惟肖的人物塑像……一件件独具匠心的玉雕作品映入眼帘。

玉石雕刻,其根在雕,其魂在人。目前,镇平有国家级大师32人、省级大师985人、技工技师10000多人,带动全县40万人从事玉产业,玉文化产业链年产值近500亿元,形成了玉料买天下、玉人走天下、玉器卖天下的大产业。

镇平县坚定不移把玉文化产业作为强县富民产业去抓,以建设“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为目标,坚持“大师化、艺术化、精品化”和“珠宝化、时尚化、标准化”两个发展方向,深化实施“玉+”战略,加快推进中商玉精品交易中心、玉石智谷产业园、中慕智能雕刻装备产业园、言石小镇产业园等项目运营达效。同时,坚持创意引领,加强青年设计人才培养,举办创意设计大赛,依托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走好产学研游商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推出一批新文创,培养一批新玉商。

金鱼——

小小锦鲤“游”出富民大产业

金鱼是镇平县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小锦鲤“游”出富民大产业。侯集镇向寨村被誉为“中国锦鲤第一村”,有2000多亩鱼塘,全村2300人中有2000人养殖锦鲤,辐射带动了4个乡镇、41个村。

镇平县不临海、不靠江,却是“中国金鱼之乡”。30年前,侯集镇的村民们靠小麦和玉米营生,如今家家有鱼塘、户户养锦鲤,灵动多彩的锦鲤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载体。

近日,记者在侯集镇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看到,多辆外地牌照的大货车,在交通引导员的指引下等待装货。基地内,饲养员按下投食机按钮,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锦鲤形成“鱼团”,翻滚到水面,张口吃食。

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负责人李长彦介绍:“这个池塘里精选出4000尾锦鲤精心喂养,有德国秋翠、日本大正、日本昭和等品种,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李长彦是向寨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锦鲤养殖产业的带头人,在他的积极探索和带动下,向寨村几乎人人养锦鲤、户户做电商。家庭小户每年每亩可以净赚万元,养殖大户更是年收入百万元以上。

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引进了先进的养殖设施和技术,如智能温控系统,确保了观赏鱼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中成长。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如今,基地的观赏鱼品种繁多,深受市场欢迎。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镇平县观赏鱼产业也插上了互联网翅膀。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的高坤是向寨村里第一个做锦鲤电商的人。在电商加持下,向寨村攻克了“活体运输”的困难,把锦鲤装进充有氧气的密封袋内。密封袋由特殊材料制成,即便成年人站在上面,袋子也不会破。目前,高坤在电商平台每月销售收入达30万元左右。

在侯集镇谭寨村村民谭景青的养殖池边,只见她麻利地捞起几条锦鲤,放进标有尺寸的白色塑料盆内。“我们家鱼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30元至60元的鱼卖得最好,平均每天能卖出四五十条。”谭景青介绍,“村里、镇里有电商培训,通过参加培训和实践摸索,很快就能上手。”

镇平县与电商平台展开深入合作,举办电商能力提升培训,帮助观赏鱼养殖者掌握线上销售技巧,拓展销售渠道。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镇平县观赏鱼产业实现了与微拍堂等电商平台的对接,观赏鱼通过航空特快服务快速送达全国各地客户手中,打破了地域限制,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效益。

小小锦鲤越“游”越远,“游”成镇平富民大产业。目前,镇平县水产养殖面积约1.5万亩,年产观赏鱼近6亿尾,总产值达10亿元,镇平观赏鱼电商销售占全国观赏鱼电商销售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带动就业2万余人。

花卉——

“花木经济”兴业途中显身手

初夏时节,穿行在位于杨营镇的镇平县苗圃场,大片小片的玉兰林内,一棵棵玉兰树接天连地,让人不禁沉醉于“中国玉兰之乡”镇平的魅力中。

镇平县苗圃场1963年开工建场,依托伏牛山区玉兰种质资源优势,2017年被原国家林业局确认为国家木兰良种基地,如今已成为豫西南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销售基地。

镇平县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非常利于玉兰花的生长,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玉兰花的销售旺季。

“苗木从嫁接到繁育,从开始的三五个品种,到现在近百个种质,从建场200亩到现在的1100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园林人的努力。”镇平县苗圃场副场长张一鸣说,如今,“花经济”铺就致富路,苗木花卉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动周边1.8万人就业,年产值达1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镇平以花为媒大力发展“花经济”,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打造新亮点,培育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花卉苗木产业蓬勃发展。

位于杨营镇的中原荷花博览园总面积1.2万亩,是长江以北旱作地区最大的集莲藕种植、选种繁育、技术培训、生产加工、农业观光于一体的荷花产业园区,建成4300平方米的智能日光温室和4200平方米的反季节玻璃连栋温室,培育反季节莲藕,实现荷花四季常开,形成了“万亩荷塘、十里花廊”景观带。

“我们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突破,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三位一体发展。”谈起产业发展,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思路清晰。

来源:玉乡镇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