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传染上的?
到目前为止,全球感染艾滋的人数已经高达四千多万,最新增加的艾滋病患者也已经有上百万人,且还在增长。
另一方面,网上也随之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科普,让这个病变得越来越恐怖、
很多人担心一不小心碰到艾滋病患者会不会也被感染。直到央视下场,点出有两类人群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
这两类人是谁?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到底是什么?
艾滋病感染途径
央视曾在世界艾滋病日报道过现在的艾滋病情况,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做了简单的科普。
很多人以为,只要和艾滋病患者的唾液、血液接触,就会感染艾滋病。
再加上一些不严谨的电视剧也是这么演的,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排斥,甚至歧视有艾滋病的人,更害怕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人。
但其实,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的情况非常少,几乎没有。
这是因为一般的医疗器械沾了血以后,相关部门都会做好清理工作,确保被感染的血液不会融入到别人的体内。
而蚊子虽然也是通过血液传染疾病,但它的病毒含量很少,传染艾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比只有微小概率的血液传播,唾液传播多少有些离谱了,更离谱的是汗液传播。
这些液体里虽然含有一定的病毒,但实际上它们的含量并不具备病毒传播的能力。
也就是说,平时如果不小心用错了筷子,或者是和对方吃饭,是不用担心会传染上艾滋病的。
相反,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才是真正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
从大多数的病例中也能看出,因为这两个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占比是最高的。
当然母婴传播虽然也非常厉害,但性传播更普遍,所以很多宣传片在宣传的时候都会提醒亲密接触时应当做好保护措施和适当的体检检查。
艾滋病有多恐怖
患有艾滋病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有个数据统计,2023年就有约63万人死于艾滋病。可能很多人都感到惊讶,艾滋病还会致死?
当然,在医学中,艾滋病属于危害性非常大的传染病。
它主要是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发起攻击,破坏CD4T淋巴细胞,它一旦受损,人体就会失去免疫功能,患上其他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
而且艾滋病的发现也不是很容易,它是一种潜伏性疾病,一般8年内都很难发现它有什么症状。
1981年,美国刊登的报纸上首次记载了艾滋病,之后没多久,艾滋病就席卷了全球,1985年传到了我国。
根据专家分析判断,艾滋病一般会在人体内潜伏10年左右。
在此期间,病人会因为免疫力功能的下降,引发各种各样的病,比如肺炎、肠炎等,后面还可能转化为恶性的肿瘤,最后走向死亡。
感染艾滋后,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潜伏期,到了一定时间,它就会开始有各种症状。
比如初期是以感冒为主,然后是皮肤出现感染,比如有带状疱疹、淤血斑等,时间长了,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疲劳且发热的症状。
持续性发热的症状一般会持续至少3个月左右,期间还会有腹泻、便血、呼吸困难等。
艾滋病的症状和一般疾病不太一样,比较复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一定会按照上面阐述的那样有相似症状。
或者只会出现单一症状,所以平常很难自己分辨。
专家认为,一旦有相似症状的出现,最好还是先就医检查,等确认好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两类人群要防范
现在艾滋病患者患病的年龄阶段是非常两极化的,一面是年轻的青年群体,另一面则是老年群体,比如20-29岁之间,50到59岁之间。
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是最需要注意预防艾滋病的,特别是现在艾滋病每年都有大幅递增的情况下。
但也不是说除了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就是安全的,他们只是高发群体,但不属于高危。
高危一般是指比较混乱、复杂的亲密关系,比如多个性伴侣,混乱的私生活就容易导致病毒传播加速。
尤其是男性之间的性传播,相比较异性之间,传播率会更高,风险更大。
其次,还有不少人是在莫名其妙的时候被感染的,比如注射过程中不慎被感染。
虽然这种情况的感染不多,但也有一定的概率。
最可怕的是这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有些地方对医疗设备的管控并不严格。
这就导致不少已经使用过的针管还存在二次使用的情况,病毒顺着血液流入人的体内,造成了感染。
目前国家也在积极排查和严查这些不正规的医疗管控,尽可能降低风险。
而百姓在外看病治疗或者是献血的时候,也应该寻找正规的大医院和机构,从根本上杜绝艾滋病的传播。
自2004年起我国就开始推行防治艾滋病的政策,两年后又发布了相关的防治条例,加强防范的措施。
2019年再次制定遏制艾滋病的方案,可见我国对艾滋病防治的关注度。
尤其是在对输血和血制品的传播上,我国已经优先进行了阻断,尽可能把传染的概率降到了最低。
虽然不能说是防范了全部,但最起码在注射、母婴传播的可能性比以前要少了很多。
而部分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也是稳步开展,成效卓著,这也使得我国的艾滋病感染程度一直都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结语
防治艾滋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努力,更需要自己预防和做好相关措施,避免感染。
当然,凭现在的医疗条件来说,艾滋病也不是完全不能治愈,而是有望和其他慢性病一样成为可以治愈的慢性病。
不致死,但可以在医院的指导下慢慢治疗。
所以一旦不幸感染,也不用太担心,保持积极心态去治疗,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世界艾滋病日丨“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2.北京日报《我国新增HIV感染者呈“两头翘”趋势》
来源:牧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