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电视,屏幕里《父母爱情》熟悉的片头曲悠悠响起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瞬间像面镜子,照出了某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个陪着江德福和安杰从1950年代走到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熬夜看剧、哭湿枕巾的少女了。
打开电视,屏幕里《父母爱情》熟悉的片头曲悠悠响起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瞬间像面镜子,照出了某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个陪着江德福和安杰从1950年代走到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熬夜看剧、哭湿枕巾的少女了。
这部剧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的全部轨迹。大学宿舍里,我和室友们挤在一张床上,守着画质模糊的盗版碟,为安杰私自打掉孩子而愤怒,为江德福顶着压力接回私生子而揪心。那时的我们信誓旦旦:"要是我的爱情能像他们这样吵吵闹闹一辈子,那该多好。"那时的眼泪是纯粹的,为别人的遭遇义无反顾地倾倒情绪,像在雨中奔跑的孩童,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狼狈。
十年后的同学会上,《父母爱情》再次成为共同话题。但讨论的内容已然不同:"你看过重播吗?第五集江德福向首长敬礼那个镜头,服装道具其实穿帮了。""现在的年轻人哪懂这种细水长流的爱情,都追求快餐式的刺激。"当年的热血已经冷却成茶,我们在回忆中寻找着彼此成长的印记。原来我们早已学会用更理性的视角审视剧情,更从容地讨论婚姻的平衡点。
如今每逢寒暑假,《父母爱情》依旧在各大卫视轮番播放。躺在沙发上陪父母重看时,忽然发现安杰的娇嗔如此真实生动,江德福的包容竟带着岁月的重量。当安杰在批评江德福不会教育孩子时,母亲突然感叹:"当年我也这样骂你爸。"一瞬间,电视剧与现实交错,我看到了父母爱情的真实模样——远不如剧中完美,却同样厚重温暖。
最讽刺的是,有次在便利店偶遇多年未见的初恋。他拿着手机问我:"你也看直播弹幕版?有个up主分析江德福军人身份对婚姻的影响特别到位。"看着他熟稔地划着手机,我突然明白:曾经以为会陪伴一生的感情,早已散落在人海;那些熬夜追剧的夜晚,竟成回不去的旧时光。可转念一想,《父母爱情》里那些关于婚姻、家庭、成长的永恒命题,何尝不是给每个年龄段的观众准备的礼物?
现在,每当我看到安杰教江德华认字那段,总会想起大学时那个为爱情流泪的自己。岁月没有带走对美的感知,只是学会了将那份纯真沉淀成更广阔的理解。于是我明白,《父母爱情》不单证明了我的成长,更提醒我:青春从未真正远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在记忆里,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在面对人生的从容里。
来源:月球上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