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读好友王晓娜著作《图书编辑素养点点谈》,颇多共鸣。我的业界前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田东江说:“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表达的欲望。”晓娜这本书,就是她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多年“表达的欲望”。
文/邹高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高级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近读好友王晓娜著作《图书编辑素养点点谈》,颇多共鸣。我的业界前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田东江说:“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表达的欲望。”晓娜这本书,就是她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多年“表达的欲望”。
晓娜是文坛颇具声望的新生代作家,是涉猎小说、散文、评论的多面手。我和她相识于一次文化活动,文学同道,一见如故。她的本职工作,是羊城晚报出版社编辑,作为责任编辑推出的图书多为精品。晓娜的作家身份,对她编书无疑是“高举高打”的大格局,以她策划的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获奖图书《诗者的织物(诗歌卷)》为例,她能与诗人林馥娜进行心灵对话。晓娜的评论家身份,又对编辑工作是“细摹细描”的锦上添花——选题、把关、炼字、传播,不是随心所欲地编辑,而是有框架、有规矩、有目的地设身处地斟酌编校。
王晓娜担任责编的图书:《诗者的织物(诗歌卷)》
《图书编辑素养点点谈》的封面就已“出圈”。“辑”字故意错成“缉”,用校对符号标注改正。自嘲意味的创意,让人仿佛看到编辑一字一句的斟酌。全书共六章,论述图书编辑工作,但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结合当下出版业实际,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宏观层面,出版社的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中观层面,打造高素质编辑队伍、培养编辑的职业素养和价值取向、策划选题、撰写审读意见及书评;微观层面,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图书质检中的申辩技巧。这三个层面涉及的问题,都是出版业的焦点和痛点,晓娜显然感受深刻,视野不限于案头工作。
我与这本书的内容有诸多交集。从事报纸编辑多年,职称也是编辑;担任过报社审读校对室主任,专事“挑错”;记者出身,业余进行文学创作,出过新闻和散文作品集,是图书的作者。所以本书于我读来都是“干货”,句句入心。要说最合心意处,有三:
一是信息过载下编辑工作的价值。晓娜提出:“编辑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不仅是苦为他人作嫁衣裳者,更是甘为、乐为、喜为他人作嫁衣裳者。”并引用学者观点:“文体的进步有三大标志,即作家的发现、读者的发现和编辑的发现。”个中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溢于纸上。编辑工作最大的价值即为“发现”,发现好作者、好作品,也发现问题,从而端出优秀的精神作品。
相对于作家和读者,编辑是“职业发现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构成一门学问——编辑学。当前自媒体时代,自写自拍自发成为潮流,这固然有积极意义,但往往流于垃圾信息的处境。由此反而更显示职业编辑的重要性——用专业精神生产足以沉淀和流传的佳作。
二是咬文嚼字的三重境界。晓娜提出:“编辑行业说到底是关于文本的行业,没有高质量的文本,再新颖的策划,再漂亮的排版、装帧都毫无意义和价值。”咬文嚼字须有三重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是:辨是非、辨语感和内涵、辨道德伦理。编辑需要工匠精神,但不能停留于语言文字学的打磨字句,而是要做有思想的工匠。
特别让我赞赏的,是晓娜“准确判断,慎重修改”的观点。《庄子·马蹄》云:“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意为把好的木材毁坏做成器具,是匠人的罪过。编辑容易染上职业病,似乎不改别人的稿就显示不了水平。晓娜认为,编辑要尊重作者的行文风格,掌握表达方式的演进规律,对硬伤型差错坚持原则,但也不能过度修改,为改而改。这就像开车,开得越久越稳,不会用飙车刷存在感。由晓娜经手编辑书稿的作者,无疑是幸福的。
三是“作家型编辑”的学养和情感。本书讲图书编辑业务,理论阐述必不可少,但行文生动活泼,知识丰富,富有情感张力,“论文腔”“教材腔”并不浓厚。晓娜在讲述自己担任责编的散文集《新会老地方》时,对其中“字冢”进行了详细介绍。
“字冢是2012年被一位文史爱好者发现的,至此它已在圭峰山沉积了150多年,不能不令人对咸丰七年的那一场特殊的‘葬字’仪式充满想象。其实,编辑编书的过程,不也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吗?”编辑与图书的“人书合一”,才能发出这样的感慨。
王晓娜担任责编的图书:《新会老地方》
书中所列编校案例,晓娜信手拈来,是“案例教学”的上佳教案。如岭南文化背景下“橘子”与“桔子”的变通处理、“搞不掂”与“搞不定”哪个为准、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玩儿”与“玩意儿”的区别。看似是文字语言的修改,但能否“敢疑、定疑、排疑”,考验的是编辑的知识积累;编辑只有积累足够的编辑的知识,方能掌握“优化不越界,修正不代写”的分寸。
正因为该书的开阔视野和发散思维,适合阅读的群体,不限于图书编辑,新闻和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文艺创作者、“材料狗”等所有文字工作者,以及负有审核把关责任的管理人员,均可一读。对我的本职工作,这本书不啻“定做”。
图书编辑编书无数,自己写书讲编书心得的还不多见。就像在文坛中独特的“这一个”,晓娜在出版界也是“这一个”。书中列举诸多出版界名人,身兼作家、学者、评论家,如邹韬奋、许力以、叶圣陶、徐伯昕,广东的范若丁、李士非、卢锡铭、林贤治、田瑛、易征、苏晨、岑桑、肖风华、汪泉等。我想,这既是晓娜向出版大家致敬,也是给自己立下的flag。《图书编辑素养点点谈》朝这个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编辑丨石韵文
审发丨潘子扬
来源丨羊城晚报出版社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