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持续升高,专家研判:目前南方阳测率高于北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09:20 2

摘要:新冠,这个老熟人,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病毒虽小,搅得人心惶惶,南北差异、季节变换、免疫力滑坡……这一波到底是“回光返照”,还是“卷土重来”?

新冠,这个老熟人,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病毒虽小,搅得人心惶惶,南北差异、季节变换、免疫力滑坡……这一波到底是“回光返照”,还是“卷土重来”?

天气回暖,本以为能喘口气,结果病毒像是春天的野草,烧不尽重又生,南方一马当先,北方紧随其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真的逃不掉了吗?

先别急着抱怨“怎么又来了”,得先看清楚这次的“新冠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自4月下旬起,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出现持续升高趋势。尤其是南方地区,广东、广西、湖南的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北方省份,像是病毒在热带找到了温床

北方人不解:不是说热天病毒活不久吗?结果南方热得冒汗,却中招更多?

这不是玄学,是实打实的医学和环境因素在作祟。高温高湿的气候,让一些病毒更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再加上空调房封闭、湿气重、起居不规律,简直就是给病毒开绿灯。

而北方虽然气温低点,但人们通风多、出行少,反倒意外地拉了条“防疫线”。可别以为是自己命硬,这只是暂时躲过一劫。

不少人说这波“没感觉”,就是嗓子痒、咳几声,顶多发个小烧,三天就好了,谁还当回事?

但你以为的“小感冒”,其实是病毒在偷家。

西医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尤其是变异株,如JN.1、XBB系列,虽然致死率在下降,但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却在提升。这就像一个小偷,偷得没以前狠了,但更会挑时间、选对象

典型的就是老年人、慢病患者、长期熬夜加班的打工人,一不留神就被偷了元气。

而中医早在《黄帝内经》里就说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很简单,你身体底子硬,外邪进不来;你虚了、弱了,它自然乘虚而入。

现在的问题是,多数人熬夜、饮食不节、情绪压抑、运动稀缺……你说你哪一样不像是在“请病上身”?

这不是地理课,这是体质+环境+生活方式的大拼盘。

南方人多湿热体质,尤其是进入春夏交替,湿气上升,中医讲“湿为阴邪,黏滞难去”,最容易困住脾胃、堵住肺气。

再加上空调一开、冷饮一喝,寒湿合体,直接冲击肺卫,防线一破,病毒就像水泄的堤坝,呼啦啦地进来了。

而北方偏燥,虽然空气干,病毒传播慢点,但一旦感染,容易伤津耗气,恢复更难。这就像两种不同的战场,南方是“病毒快攻”,北方是“持久战”,打哪一种都不好打。

不是拍脑袋说的,是基于实际的病毒传播周期。从历年的新冠疫情波峰看,每轮传播从“初露端倪”到“广泛流行”大概需要4~6周。

4月初有零星病例,4月底检测阳性率开始上升,那么5月下旬正好是病毒“开花结果”的时候。加上这个时间段天气忽冷忽热,人体调节功能跟不上,免疫系统最容易“断片”,成了病毒最爱的“窗口期”。

再看看周围:五一假期人群流动大,旅游、聚餐、返乡、探亲,你以为是休闲,其实是病毒的春运。每一次握手、咳嗽、拥挤,都是病毒的“通关文牒”。

别以为“阳了吃点药”就算完事了。中西医都告诉你:病毒靠的是免疫系统清除,不是药把它打死

西医研究指出,新冠感染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尤其重要。而中医讲“肺主一身之气”,肺不好,气不旺,免疫自然跟不上。

那怎么办?不是让你练气功,而是把生活的这几件事调顺了,免疫力自然回来:

· 早睡:别再熬夜追剧、刷短视频,子时(23点)前入睡,肝胆排毒,气血生发。

· 少寒凉:别再吃冰西瓜、喝冰奶茶,脾胃一伤,正气就散。

· 动起来:每天30分钟快走、太极、八段锦,通经活络,气血自流畅。

· 情绪平稳:焦虑、愤怒、悲伤,这些情绪比病毒更伤人,百病皆由气生不是说说而已。

2023年冬天,山东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王先生,在社区小阳人群中默默中招。开始只是咽痛、低烧,自行抗原阳性后没太在意。结果三天后突发胸闷、气促,被送医后确诊为“病毒性肺炎+心肌炎”。

原因?医生直接说了:基础病+免疫低+晚诊断,病毒乘虚而入。

再看另一例,湖南一位年轻女孩小李,阳了后不重视,坚持上班熬夜,结果出现“长新冠症状”,半年后仍有脑雾、嗜睡、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这些不是个例,是现实。病毒很可能不杀你,但能拖垮你。

不少人阳过一次、两次,以为自己练了“金钟罩”,结果第三次来得更猛。

研究发现,“阳过”不等于“免疫终身”,特别是新变异株更容易突破旧免疫屏障。而且反复感染会增加慢性炎症风险,像是慢性疲劳、心肌损伤、血管炎……这些不是马上发作,是慢慢蚕食你的健康。

中医讲“余邪未清,复感外邪”,意思是你阳康了,但体内的“邪气”没彻底清理掉,这时候再碰上外感,身体就像一堵破墙,风一吹就倒。

所以别再轻飘飘地说“阳就阳吧,反正都得过”,这不是“集体免疫”,是集体放弃

你拦不住病毒传播,但你能守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 戴口罩不是丢人,是护身符,特别是在医院、电梯、公交这种病毒“高发区”。

· 勤洗手、通风、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早就不是口号,是你跟病毒斗智斗勇的基本功。

· 别乱信偏方、网红药,真要吃药,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别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

新冠不是过去式,是现在进行时。这不是你能不能躲过的问题,是你要不要认真过日子的问题。

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调养身体的好时节,别再拿“反正都会阳”做借口,你是要活得健康有底气,还是病恹恹地混日子?

西医提醒你:免疫力不是天生的,是你每天睡觉、吃饭、运动、情绪管理,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别再“阳过一次就万事大吉”,身体不是一次性用品,是你得用一辈子的资产。该保养的时候不保养,等坏了就晚了。

参考文献:

[1]王丽君,谢俊. 新冠病毒变异株对免疫逃逸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4, 38(2): 124-129.
[2]李建辉,吴红,张晓敏. 中医“正气”理论在新冠防治中的应用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23, 50(7): 1483-1486.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周报(2025年4月第4周)[EB/OL]. [2025-05-02].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岐黄传人王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