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第七中学校长贾猛:悦读点亮梦想 教育浸润书香|第三届教师报推动陕西阅读关注人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09:21 2

摘要:他出身农家,小时候就喜欢看书,那时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只能借同学的书看,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他也会拿着一本本书躲到树底下阅读,长大后,不管学习与工作有多忙,他总会挤出时间用心阅读并坚持写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份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身

他出身农家,小时候就喜欢看书,那时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只能借同学的书看,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他也会拿着一本本书躲到树底下阅读,长大后,不管学习与工作有多忙,他总会挤出时间用心阅读并坚持写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份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身兼校长与市教育作家协会主席双重身份的领跑者。他凭借对阅读矢志不渝的热爱,以及因双重身份所承载的责任与担当,既深耕校园阅读文化的土壤,还主动承担起在社会层面推动全民阅读的任务。他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在多个维度精心耕耘,为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提升全民阅读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与教师同行,营造“书香校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教师的阅读素养,犹如夜间操场上的明灯,不仅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更滋养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他在入职宝塔区第七中学后,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老师们读书的时间甚少,部分教师甚至没有读书的兴趣。他为了点燃教师们的阅读热情,便安排了教师“悦读行动”。

一份特别的见面礼。入职新学校后,他向全体教师赠送了自己的见面礼——《思想者的田园书》。他在书的自序中写道“教亦自强,成己达人,和合生长”“最浪漫最有诗意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与经典人物对话,用经典装点诗意人生,在经典的润泽和指引下,邂逅生命中最美的教育传奇;用书香浸润心灵,以工匠精神书写新时代苍穹下的教育春秋。”

一场诗意的讲座。为了让教师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他为教师们作了《目标引领下的诗意成长》专题讲座。在数智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他鼓励教师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自觉,做到有目的地读,有计划地读,有决心地读,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他的鼓励下,教师们在教研活动时的话题变多,内容丰富,甚至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一份温情的牵挂。他每到一所学校任职,都会精心制定教师读书学习计划,并为教师们推荐优质阅读书籍,鼓励教师根据个人兴趣或成长需求选择合适的读物。漫步于办公室走廊,常见教师们沉浸在对教育专著的研读中;有的则在翻阅学科核心期刊;有的摘抄书中的经典语录。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诗意氛围,教师们在书香中感受阅读之美,净化心灵。

2.与孩子共舞,搭建阅读平台。他深知阅读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校园里,他努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平台,点燃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一是营造阅读环境。首先,他倡导并实施了“班级图书角”计划,要求每个班级都设立图书角,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带一些喜欢的书籍放置在班级图书角,孩子们可以利用课间和自习时间阅读。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广度,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其次,提升学校图书馆品质。为了让校园充满阅读氛围,让师生更有精神气质,他计划筹建能够举办读书分享、演讲比赛、朗诵竞赛、座谈会等活动的多功能阅览室,吸引更多的师生和家长关注图书,积极参与全民读书活动。

二是开展阅读活动。为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他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校园阅读活动。如“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征文比赛、课本剧表演、“跟着阅读去旅行,让书香溢满校园”主题活动、校园读书朗诵会等,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与写作才华的舞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是推荐学生习作。他借助协会力量,鼓励学生阅读写作,并将学生的作品推荐给报刊。鉴于他在助力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所做的成绩,2023年3月,他被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延安市教育局和宝塔区教育体育局联合授予“成长逐梦人(优秀辅导老师)”荣誉称号。

四是开发悦读课程。经过多年的中高考试题分析,他敏锐洞察到培养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在各学科教学中,阅读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各学科相融相连。有些语文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人物分享或者是演讲;有些语文教师会将文本改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写作背景、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等方面深入文本研究,品读文本,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之美与思想内涵之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科特色推荐相关课外读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不仅深化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开阔了视野。与此同时,他热情鼓励教师专门开设阅读社团课,寓教于乐,满足学生阅读成长需要。

五是建设文化阵地。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的内涵。他为了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布置设计了20米长的校园历史文化长廊。这些显性文化的呈现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师生隐形的文化沉积,激发了广大教师不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1.搭建分享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区域内更多教师群体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学素养。

作为延安市教育作家协会主席的他申请成立了“圣地教育文学”公众号,为各地的教师们发表阅读心得和生活感悟提供了交流平台。借助协会力量和广泛资源,他先后策划并成功组织了教育作家协会成立周年庆典主题活动,并连续组织两届教育作家协会“红烛情,文学梦”专题研讨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凝聚了协会成员的智慧和热情,还吸引了众多教育界学者与文学界名人的积极参与,为推动教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目前教育协会中已有11人出版了个人专著。

2.开展“培元杯”作文大赛。为激励中小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他携手市教育作协成员,成功承办了两届由延安市教育局与延安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培元杯”延安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其间,他全面负责学生稿件的收集、初评与复评,以及整理成册和颁奖大会等相关工作。此外,他还积极将获奖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至《延安日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热情。

3.开展阅读推广公益活动。他积极带领作协成员投身各类阅读推广公益活动,足迹涉及区域内小学、中职院校及各大高校。在小学校园,他被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聘为“阅读点灯人”,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在中职院校,他参加了由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办、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延安开放大学协办的路遥作品赏析会,并作了题为《从苦难少年到文学巨匠》的讲座。在大学校园,他先后四次受邀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专题讲座,鼓励大学生多读书,为大学生传递阅读的力量。

4.借助当地媒体宣传推广。他深知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影响力,积极与当地广播电台、融媒体、报纸等媒体展开深度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广阅读。他受延安新闻综合广播电台“作家说”栏目组邀请,分享了他的阅读故事、创作心得以及对阅读推广的见解。节目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和深入专业地探讨,引导观众关注阅读话题。他在参加延安市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时,被《延安日报》随会记者采访,他提出,延安有永远写不完的创作素材。延安的作家更应该努力挖掘反映延安特色发展的创作元素,同时还要高于生活,即文接地气,心向星空,谋划未来;要有远方,有诗意,带有鼓舞人心的精神指向;要有格局,有境界,要给人启迪,传递正能量,给人以前进的力量。他撰写的《阅读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在精神文化构建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自觉》等文章先后被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官网“我是延安”发布。

他在全民阅读推广领域的辛勤耕耘与卓越贡献,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阅读之路,点燃了身边人的写作梦想。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会有更多的孩子加入阅读的队伍,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在知识的滋养下健康成长。也会有更多人会借助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编辑:王波

来源:陕派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