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成“维修刺客”!车主哭诉“修一次半月工资没了”,工信部重拳能否整治新能源车“只换不修”?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9:11 2

摘要: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启动专项整治,引发社会热议。在安全问题的背后,是大量车主投诉维修成本过高,单次维修费用可达千元甚至数千元,因为电子元件复杂、维修技术门槛高、厂商技术垄断等原因,新能源车维修领域的“只换不修”越来越让车主头疼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祁驿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启动专项整治,引发社会热议。在安全问题的背后,是大量车主投诉维修成本过高,单次维修费用可达千元甚至数千元,因为电子元件复杂、维修技术门槛高、厂商技术垄断等原因,新能源车维修领域的“只换不修”越来越让车主头疼。

“出地库时蹭到隔离墩,门把手就缩不回去了。4S店张口就要换总成,材料费八九百元,够我交三个月物业费!”家住郑州金水区的刘女士展示着维修单,她的遭遇与四川黄女士如出一辙。

今年4月,黄女士驾驶某国产新能源车出地库时剐蹭墙面,导致右后门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收回,维修费用高达1087.5元,其中材料费975元、工时费112.5元。

更为极端的案例发生在福州。车主王先生的新能源车在无事故情况下,主驾门把手突发故障,最终因线束和域控制器总成更换花费超4200元。“如果换成机械结构,可能拆个螺丝就能解决。”维修技师坦言,电子元件高度集成的设计导致故障排查困难,往往需要“换整套才能根治”。

记者走访发现,郑州地区10万-20万元价位的主流燃油车,如长安、吉利等车型,机械门把手更换总成本普遍低于300元;而蔚来、理想等新能源品牌的隐藏式门把手材料费已达400-1000元,工时费另计。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中就隐藏式门把手发表观点,他表示:“我们长城并没被那个隐藏把手带歪,因为隐藏把手有几个不好,一个是重量大,还有一个密封性差,带来了噪音大(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它都要用电来驱动,一旦缺电的时候,碰撞的时候它打不开。”

在郑州北环汽配城,记者见到正在拆解特斯拉Model Y门把手的王先生。他刚为车主省下3700元——官方售后要求更换整套线束带,而他仅花300元更换压力开关便解决了问题。“现在4S店只会换不会修,就像手机贴膜非要连屏幕一起换。”王先生说,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的维修工已经沦为“换件工”。

“不是我们不想修,是厂家根本没给维修方案。”从业十年的新能源车维修师郭鹏(化名)透露,厂商对核心部件技术严格封锁,维修网点只能通过厂家远程诊断系统获得操作指引。“比如门把手传感器故障,系统只会提示更换总成,不会教你怎么修单个芯片。”郭鹏说,由于各新能源汽车品牌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核心技术并未对外开放,一般传统汽修店难以获得厂家的维修授权。如果问题涉及“三电”系统故障,传统汽修店往往不会修,也不敢修。

郑州之星车间经理孙伟新介绍说,新能源汽车配备有复杂的高压电、电子控制和网络通讯系统,如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CAN通讯网络、车联网等,这些系统部件一旦发生故障便需要使用更为精密、误差率低的专业工具、设备和方法来检修,相关的维修技术人员也需要具备更专业、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奔驰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技师,但很多外面的维修点缺乏精密电子元件检测设备,只能跟着厂家指引换整件。”孙伟表示,当前全国掌握高压电工和智能系统诊断的技师不足百人,职业教育培养周期却需3-5年,这也导致“换件工”泛滥而“维修师”稀缺。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当前开设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有3000所,但进入汽车产业的毕业生比例仅为28.3%,职业本科的毕业仅为32%。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达到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汽车维修相关企业达数十万家,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不到2万家,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不足10万人。

“现在4S店不需要‘大工’,因为九成问题靠换件解决。”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老师坦言,枯燥的电子理论课与漫长的考证周期,让年轻人更愿选择“来钱快”的换件岗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3月的报告印证了这一矛盾:尽管新能源车售后入场台次下降,但厂家强制的配件采购任务导致库存积压,进一步推高维修成本。数据显示,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子元件数量比机械把手多30%,故障率随之攀升,尤以网约车右后门把手损耗最为突出——频繁使用导致机械磨损与电子故障叠加,维修频率较私家车高2-3倍。

早在2015年,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向维修经营者、消费者及相关经营者公开所销售汽车的维修技术信息,以此打破汽车维修领域的垄断。

但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管理办法》并未被很好地执行。“监管层面应该对维修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老的管理办法实行十年了,新能源车的信息公开还是很少,有关部门应当对信息公开的收费标准予以指导,对那些不公开的车企进行相应的制约和处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

面对愈演愈烈的维修矛盾,四部委今年1月联合发文,要求“打破配件垄断利润,鼓励第三方维修企业参与”。中国汽车服务业委员会会长王笃洋建议,建立市场化配件流通体系,并推动职业院校开设新能源维修专业。

政策层面亦有突破。《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责任规定》明确要求车企公开维修技术信息,但执行力度仍待加强。河南郑州某第三方维修店负责人透露,部分品牌至今未开放门把手控制模块的维修手册,“我们只能靠拆解报废车积累经验”。

来源:大河汽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