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汉中战场,一个名叫王平的曹军小军官正面临生死抉择。他的顶头上司马谡刚在街亭惨败,曹军大部队溃散。此刻,刘备的军队已经包围了他们残部。
前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汉中战场,一个名叫王平的曹军小军官正面临生死抉择。他的顶头上司马谡刚在街亭惨败,曹军大部队溃散。此刻,刘备的军队已经包围了他们残部。
"降,还是不降?"王平握紧刀柄的手渗出汗水。
出乎意料的是,刘备亲自为他解开绳索,当场宣布:"擢为牙门将!"这个职位,连赵云都是立下汗马功劳后才获得的。王平愣住了——在曹操麾下七年,他始终只是个管五十人的"班长"。
正文:第一章:从曹营小卒到蜀汉大将的惊天逆袭
"报——!定军山失守,夏侯将军战死!"
公元219年正月,这声急报打破了曹营的平静。当时还是曹操麾下代理校尉的王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即将发生巨变。
"王平,你带本部人马断后!"上司丢下这道命令就仓皇撤退。
看着潮水般涌来的蜀军,王平咬牙组织起散兵游勇。但终究寡不敌众,在厮杀中渐渐力竭...
"绑结实点!这可是条大鱼!"蜀军士兵捆住他的双手。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走来。王平抬头,正对上刘备温和的目光。
"将军可愿归顺?"刘备亲手为他松绑,"我封你为牙门将。"
王平愣住了。牙门将!这可是统帅近卫部队的要职。在曹营混了七年,他最高才做到代理校尉,管着不到百号人。
"末将...愿效犬马之劳!"王平单膝跪地,这一跪,就是一辈子。
第二章:街亭血战的生死时刻
"丞相有令:全军速撤!"
公元228年,街亭战场上,蜀军传令兵的声音带着哭腔。马谡的冒进导致全军陷入重围,数万大军乱作一团。
时任先锋的王平却异常冷静。他命令本部千人:
"把战鼓都给我敲起来!旗帜全部展开!"
咚咚咚——震天的鼓声在山谷回荡。正准备追击的魏将张郃猛然勒马:"有埋伏?"急忙下令停止追击。
就这样,王平带着千余人,硬是用疑兵之计掩护了数万蜀军撤退。当蓬头垢面的马谡见到诸葛亮时,丞相第一句话却是:
"王平何在?"
第三章:汉中保卫战的神来之笔
"报!曹爽亲率十万大军来犯!"
公元244年,已是镇北大将军的王平接到急报。当时蜀汉能战的兵力不足三万,朝中一片恐慌。
"传令:全军退入汉城、乐城!"王平突然下令。
众将哗然:"这不是要放弃汉中吗?"
王平笑而不语。当魏军浩浩荡荡开进汉中时,发现两座要塞城门大开,城头却旌旗招展。
"有诈!"多疑的曹爽不敢进城,十万大军在城外驻扎月余,粮草耗尽后狼狈撤退。途中又遭王平伏击,"死者数万"。
第四章:最后的忠诚
"魏延造反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刚去世,大将魏延就与杨仪争权。已经63岁的王平立即披挂上阵。
两军对峙时,王平单骑出阵,怒喝:
"丞相尸骨未寒,尔等就要内斗吗?!"
这声怒吼震醒了蜀军将士,魏延部众纷纷倒戈。曾经不可一世的魏延,最终被马岱所杀。
最终章:宿命的轮回
晚年的王平有个习惯:每天都要擦拭青龙偃月刀的仿制品。有人问起,他只是笑笑:"故人所赠。"
公元248年,70岁的王平在成都病逝。临终前,他望着北方的天空喃喃自语:
"云长...孔明...平,不负所托..."
来源:邻家小早闲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