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前几天村里大喇叭一喊,说镇医院这几天“阳人”又多了,我还纳闷:这新冠不是早就过去了吗?偏偏这几天,俺家隔壁七十多岁的王大爷,去年刚“阳”过一次,这回又发高烧,烧得脸通红、直喘气,送到医院一查——阳了!
你看看,这病是真不讲理,阳过一次还不算,过了大半年又来一遭,简直像是“赖皮狗”,赶都赶不走。
很多人以为新冠过去了,口罩也不戴了,亲戚朋友串门又热闹起来,结果一不留神,病毒就钻了空子。更吓人的是,这波新冠和以前不太一样,症状轻的像感冒,重的直接住院,特别是年纪大的,阳过也不保险。
咱们先说说这“新冠”,正式名字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这些年让全世界翻了天的病。它最早那会儿是肺炎重,后来变着法子来,变异得像“变脸”的川剧演员,今儿一个样,明儿又变了。关键是,它不像咱们小时候得水痘,一辈子一次,它这病是“回头客”,阳过也能再来!
那老人家阳过怎么还高烧不退?难道这回病毒更“狡猾”?这事儿听起来离谱,但咱慢慢掰扯,你就知道,这不是吓人,是得小心。
这事啊,说白了和人老了之后那点“本钱”有关。老人身体机能慢慢“见底”,免疫力没年轻人强,说句老实话,跟破旧的屋子一样,哪儿都能漏风。阳过一回,身体没完全恢复,病毒一来,立马“二进宫”。
我家叔叔去年“阳”完,还以为抗体够用,结果前几天又烧了一回,腿软得像棉花,饭也吃不下,最后医生说,这不是“复阳”,是“再感染”。你说这事怪不怪?其实这波病毒叫“JN.1”,是新冠的变种,传播快、伪装深、攻击猛,尤其对老弱病残来说,简直就是“催命符”。
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可病毒没让咱们有喘口气的机会。这回的“五月反弹”,很多人没当回事,以为是春天倒春寒引起的发烧,其实是新冠换了马甲又来了。它不再大张旗鼓,而是偷偷摸摸地混进来,像老鼠进了米缸,等你发现,已经“咬了一圈”。
我见过一个数据,挺吓人的。根据国家疾控中心的报告,2025年4月底,全国新冠感染率比3月上涨了38.4%,其中65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60%。你说,这不是专挑软柿子捏吗?医生说,这波变异株传播力比之前的BA.5还猛,连带着症状也更复杂。
说到这儿咱得摸着良心说句实话:“阳过”不等于“百毒不侵”,特别是老年人,那点抗体就像旧雨伞,刚开始能遮雨,用久了线一断,全身都湿透。
不少人问我,新冠不是“轻症化”了吗?为啥老人还烧得这么厉害?这话不能光信片面说法。的确,现在大部分年轻人感染后就像感冒,睡几天就好了。但老年人不一样,身体就像一台老机器,零件磨损,油也干了,病毒一进来,发动机直接熄火。
更有意思的是这波病毒的“套路”变了。以前是咳嗽、发烧,现在有些人是先拉肚子,有的是嗓子干、有的是昏昏沉沉,一查才知道是新冠。医生说,这叫“非典型症状”,最麻烦的就是不容易早发现,等烧起来,已经拖了好几天。
我前阵子去县医院转了一圈,医生说,这波病人里,三分之一都有基础病,像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这种的,一感染,新冠就像“雪上加霜”,本来就喘不过气,还来个高烧,真是要命。
这事咱得捋一捋,预防才是硬道理。你说治病,那是下下策,咱得“防病于未然”。老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心补不如不病。”老人家免疫力弱,要注意啥?
第一是保暖防寒,尤其是这春夏交替的时节,早晚温差大,穿衣别嫌麻烦;第二是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车站、超市、集市,病毒就藏在人堆里;第三是家里常通风,别怕冷,空气流通才不容易滋生病菌;第四呢,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别嫌小题大做,这习惯可救命。
有些人听说“阳过一次就有抗体”,就满不在乎。这种想法啊,就像“去年种过麦,今年不用播种”,你说可能吗?人体的抗体也会“过期”,尤其是老年人,抗体水平下降得快,半年后就像没得过一样。
我有个老病号问我:“是不是每年都要阳一次?”我说,不至于,但日子过得太随意,防护松懈,病毒真能“年年见”。咱得接受一个现实:新冠这东西,已经成了常驻病毒,就像流感一样,得学会和它共处,但不是躺平。
再说个事儿,很多老人喜欢自己扛,烧了两天才去医院,说“扛扛就过去了”。这想法得改!新冠这病拖不得,一烧起来,脱水、心跳快、血氧低,说不定哪天就转成重症了。医生说,老人一旦高烧不退,超过两天就得去医院,别硬撑。
有些“聪明人”听信偏方,喝醋、吃大蒜、灌姜汤,我劝你一句,这些东西啊,顶多暖暖胃,真要防新冠,靠它们不顶用。科学防护才是正道,别拿命试验民间偏方。
说到底这波新冠的反弹,是给咱提了个醒。病毒没消失,只是低调了点,别让“见不到敌人”就觉得安全了。
这次的“JN.1”病毒,它传得快、藏得深,还不易被发现,最怕的就是老年人群体。国家疾控中心提醒,老年人每年应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监测心肺功能和基础病,必要时接种加强针,增强抵抗力。
说白了咱农村人最讲究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健康,是整个家的顶梁柱。别等到发烧住院才后悔,平常多关心、多检查,才是真正的孝顺。
现在医院也在调整策略,对老年人感染新冠的识别、救治流程更细致,乡镇卫生院也开始“下沉服务”,但这都不如自己上心。医生治病,自己防病,得靠咱们一双手。
咱不怕病,就怕病来了咱不当回事。新冠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是感冒那么简单。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发烧不退、咳嗽加重、喘不过气,就是信号,拖一天都有风险。
你看这次五月反弹,天气也跟着作怪,忽冷忽热,病毒趁虚而入,要命的是大家都松懈了。咱不能总想着“我阳过了,不怕了”,得有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觉悟。
最后我想说一句,身体是本钱,防护是智慧,别拿健康赌明天。
参考资料:
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5年春季新冠病毒感染趋势监测通报》
2.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特征分析报告》
3.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关于老年人新冠再感染的预警与建议
4. 卫健委官网《公众防疫指南(2025年版)》
5.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专家访谈纪要《新冠变异与老年人防护策略探讨》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