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5月17日,中美媒体才证实“印巴空战”细节,着实耐人寻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6:55 1

摘要:5月17日,美国《防务新闻》与央视新闻频道先后打破此前的静默状态,对外证实:在5月7日发生的空战中,巴基斯坦所装备的歼 - 10CE战机与霹雳 - 15空空导弹组合成功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

5月17日,美国《防务新闻》与央视新闻频道先后打破此前的静默状态,对外证实:在5月7日发生的空战中,巴基斯坦所装备的歼 - 10CE战机与霹雳 - 15空空导弹组合成功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

美国《防务新闻》在相关报道中指出:“霹雳 - 15在实战中的卓越表现,使得还未进入量产阶段的AIM - 260已然显得过时。霹雳-15E的外销可能改变中小国家的空中力量对比,让配备三代机的军队获得对抗四代机的战术优势。”此次空战,不仅有力地验证了中国导弹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更意外地揭开了美军“性能参数造假”这一行业里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5月18日,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在一篇报道中明确确认: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机在此次冲突中摧毁了印度的S - 400防空导弹系统。

2025年5月7日爆发的"印巴空战"堪称现代空战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场持续18小时的空中博弈以三大颠覆性突破载入史册:全球首次超视距超远程空战(作战半径突破1200公里)、多维度立体化体系对抗(涵盖卫星侦察、电子战、无人机协同等12个子系统)、以及AI算法深度介入战术决策(人工智能系统自主完成73%的威胁评估)。

然而这场改写空战范式的战役,却遭遇了三个大国的集体"失声"。法国军工复合体罕见启动危机公关,其国防部发言人连续三日召开记者会,用三维沙盘推演力证"阵风战机性能达标",却难掩对印度空军"体系化作战能力断层"的隐晦批评——从预警机数据链延迟到飞行员战术素养不足,17项关键指标被逐一解剖。

最扬眉吐气的当属巴基斯坦,这个曾三度在印巴冲突中折戟的南亚国家,此次以"体系化反杀"实现历史性突破。回顾过往四次印巴战争,巴方仅在1965年勉强守住战线,1947年与1971年皆以惨败告终。而今这场空战中,巴军不仅以0:3的战损比实现"零伤亡奇迹",更首次运用AI算法预判印军空袭路线,其"枭龙"Block3战机搭载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在300公里外即锁定印军阵风编队。当巴基斯坦总理在议会展示印军坠机残骸时,整个国家沉浸在"四战终雪耻"的狂欢之中。

第一个想雪藏的那非印度莫属了。莫迪如今怕是肠子都悔青了,要是时光能倒流,他定然无论如何都不会贸然发动那场空战,结果让印度空军落得如此狼狈不堪的下场。

严格来讲,印度并非真的将“印巴空战”的真相雪藏起来,而是玩起了颠倒黑白的花招,对外宣称击落了巴基斯坦的战机。

这种小伎俩或许能骗过普通民众,可印度议员们哪有那么好糊弄。印度女议员苏普里亚·苏莱当场就毫不留情地质问莫迪:"小小的巴基斯坦你都打不过,还吹印度军事实力第三,你不害臊吗?"这位女议员更是指责莫迪"掩盖中国歼-10击落印度战机的事实",并要求其向国民交代。

第二个想雪藏的就是中国,有人试图将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冲突中的不利局面归咎于中国,声称中国是所谓“罪魁祸首”。但需明确的是,中印两国为邻邦,且印度自身从未承认过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我们自然也不应无端责怪中国,此事不宜过多议论。

此外,官方一直强调,中国装备水平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近期却出现了中国军工体系中相对“落后”的战机竟能横扫欧洲最强战机的情况,这种反差实在令人费解,如此高调展示似乎并不合适。

值得关注的是,央视新闻频道于下午15时17分播报了相关消息,而这一时间点恰好是在美国《防务新闻》发布类似消息之后。这不禁让人猜测,若非美国人率先报道,央视是否也会选择沉默?

在这10天里,央视的报道并未停歇。它相继展示了霹雳 - 15空空导弹的柔性生产线和预警 - 500的脉动生产线,这种密集的报道节奏,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在进行某种形式的“产品推广”。

据了解,霹雳 - 15的生产线具备24小时无人自动化生产能力,极限状态下每日可生产100枚导弹。此前,《防务新闻》曾报道称中国空空导弹数量已达美俄总和,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还是太过保守了,实际情况或许远超这一数字。

第三个想雪藏的就是美国,实际上,美国比任何一方都更希望这场空战能被尘封,最好永远无人再提及。原因在于,战场之上印度虽败,但战场之外,真正输得一败涂地的却是美国。

不少观察家指出,美国很可能在背后暗中挑拨,甚至通过策划恐怖袭击事件来激化冲突,其目的就是要搅乱中巴经济走廊,切断中国对伊朗的援助通道等。

由于法国的阵风战机曾在模拟电子对抗中战胜过美国的F - 22,所以美国人想当然地认为阵风战机击败中国的歼 - 10C也不在话下。

早在战前,美国便通过后门技术远程锁死了巴基斯坦的F - 16战机,其背后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意在逼迫歼 - 10C战机投入战斗。不妨设想一下,倘若此次空战出现另一种结局——歼 - 10C战机不幸被击落,以美国政府对舆论工具的掌控能力,必然会大肆渲染、铺天盖地地炒作,妄图借此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美国的种种阴谋最终都未能得逞。恰恰相反,在中国军工体系中,原本看似已落后两代的歼 - 10C战机,却在此次空战中大放异彩、一战成名。

更令五角大楼感到惶恐不安的是,中国在“体系化”空战方面展现出的显著优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体系化”空战中的成熟运用。

这一系列事件,促使世界各国开始重新、深入地评估中美两军的真实实力。不少研究机构甚至推测,解放军的实力或许已经超越美军,至少在西太平洋地区,解放军占据优势地位已毫无悬念。在此消彼长之间,中美两国的全球影响力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美国虽有心对印巴空战保持低调,但作为自诩的全球“领头羊”,终究无法一直对国际重大事件视而不见,迟早得就此事发声。

说起歼 - 10C与阵风战机的“较量”,特朗普很可能不是第一时间知晓的人,大概率是第四个或者第五个得知消息的。

第一个知情的必然是巴基斯坦,毕竟事件就发生在其境内。

第二个是中国,实际上中国和巴基斯坦几乎是同时掌握情况的,双方通过共享数据链实现了信息互通。

第三个则是印度,自己吃了亏,哪能不知情呢。

第四个或许是法国,要知道阵风战机每架售价高达2.5亿美元,三架就是7.5亿美元。结果在短短20分钟内就被击落,相关画面还被调侃为“豪哥哥”的整蛊视频,在全球社交平台上疯传。以印度人的脾性,不气急败坏地把这事通报给法国才怪呢。

第五个便是美国了,美国的情报收集能力和渗透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相信五角大楼关于“印巴空战”的报告早就呈递到白宫了。

要说歼-10C揍阵风这件事,特朗普肯定是第四个知道的,也可能是第五个。

美国选择在5月17日才公布“印巴空战”的具体细节,这一时间点的背后,与特朗普5月16日刚刚结束对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三国的访问不无关联。在此次访问中,特朗普与海湾三国达成了涵盖军售、投资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合作协议。

并非是提前公布歼-10C在空战中击败阵风战机的消息会直接冲击美国的军售市场,但这样的消息无疑会让特朗普陷入颇为尴尬的境地。毕竟,若有记者就“印巴空战”向特朗普发问,他该如何回应呢?难道要承认中国的装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吗?特朗普向来以博学多才自居,自然不会假装对此一无所知。

倘若美国媒体在特朗普访问期间保持沉默,未发布相关消息,那么特朗普的回应便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他只需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美国正在对该事件的真实性进行全面评估。”

来源:科普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