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3)长云:层层浓云。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感谢阅读!您的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是我前行的动力!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2)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3)长云:层层浓云。
(4)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5)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6)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依旧斗志昂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赏析】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诗的前两句,营造出雄浑的意境,用“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勾勒出西北边塞的辽阔苍凉,暗寓战事的紧张与戍边的孤寂。
后两句情感激昂,以“百战穿金甲”突显战斗惨烈与时间漫长,“不破不还”直抒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气势磅礴。
全诗虚实结合,前句写景是实,后句抒情是虚,景中藏情,情中显志,典型体现盛唐边塞诗的豪迈风骨。
来源:王春太北国风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