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大西北的晨光为胡杨林镀上金边,肖棋元用相机拍下芦苇荡的摇曳,蹦跳的羊群叫声与快门声交织。“若用一个意象形容自己,或许是芦苇草吧。既要向上触摸星光,也要向下攥紧泥土。”这是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肖棋元对自己的评价。
当大西北的晨光为胡杨林镀上金边,肖棋元用相机拍下芦苇荡的摇曳,蹦跳的羊群叫声与快门声交织。“若用一个意象形容自己,或许是芦苇草吧。既要向上触摸星光,也要向下攥紧泥土。”这是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肖棋元对自己的评价。
“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计划的口号叩击在肖棋元的心门。但当真正面临选择时,焦虑与期待同样存在:陌生的环境、未知的未来、四千公里的距离也让肖棋元有些犹豫。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做。向前走,总有未来。”最终,在父母的支持下,怀着“不负韶华”的信念,2024年本科毕业后,肖棋元踏上了赴疆的列车,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肖棋元拍摄的芦苇荡
“新闻宣传工作总是承载着重大且独特的使命。”正如她所形容的那样,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体广电旅游中心宣传组的一员,在快速熟悉了宣传工作后,肖棋元很快便成为这片土地的“心跳记录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故事。在工作实践中,她提出“建立规范化投稿邮箱,制定细则”的想法。从整理稿件到审核推送,她用“慢慢来,比较快”的信念,将汉语言文学的细腻笔触融入每一篇报道。正如芦苇一样,她在这片广袤而包容的土地的滋养下不断扎根成长。
肖棋元在塔河源景区的工作照片
从塔河源生态研学基地的胡杨林到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的红色遗迹,肖棋元的工作台延伸在广袤天地间。清晨调试直播推流设备,追着山地自行车赛选手狂奔拍摄,在零下二十度的冰雪节现场为相机贴暖宝宝——这些构成了她的日常图景。元宵游园会刚结束,就要冲回办公室剪辑下一个活动的音频;一边忙着写2025年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兵团系列活动的推送,一边外宣投稿的消息已飞向好多家媒体。她说:“我想通过我的镜头、我的文字,讲述兵团的故事,讲述新疆的故事,当稿件发出去的那一刻,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
肖棋元拍摄的“咸蛋黄”日出
“日出是咸蛋黄的颜色,日落比想象中更快。”这是肖棋元第一次在新疆看到日出时的感受。新疆的清晨显得格外漫长,而这片土地的壮美却总能让人忘记疲惫。
肖棋元拍摄的十六团新开岭镇
2025年“灵蛇贺岁 福满社火”活动照片
“回望这段经历,我最珍视的并非某句口号,而是那些‘不虚此行’的瞬间。”肖棋元说。在新疆的热土上,她用青春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西部计划的意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她将焦虑化作前进的动力,在新疆的辽阔中学会了“少想,多干”这个道理。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答卷,更是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
推荐阅读
审核丨贺露露马丹妮崔艺璇
来源:笔墨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