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广告业务(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尤为亮眼,主要得益于AI技术升级与微信交易生态强化的双重推动。这显然离不开视频号和微信小店的助力。
5月14日,腾讯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
腾讯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加13%,净利润47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其中,广告业务(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尤为亮眼,主要得益于AI技术升级与微信交易生态强化的双重推动。这显然离不开视频号和微信小店的助力。
同时,微信还官宣进行WXG事业部架构调整,成立「电商产品部」,搭建「金字塔」管理架构:
曾鸣领导的电商产品部直接向张小龙汇报,统筹微信生态内14大核心产品(如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等)的交易场景整合。杜嘉辉负责的开放平台部作为技术支撑,专注于公众号与小程序的产品研发和运营。
(腾讯内部通知全文)
这个调整是什么概念呢?
这意味着微信电商的系统化作战又上了新高度,在整合全生态的资源去孵化电商业务。
业内猜测,微信下一步的动作,很可能是回收关键流量入口——微信发现页的“购物”入口(目前挂载的是京东),到2025年6月29日双方合作到期后大概率会切换为微信小店。
这一黄金流量位的调整,表示微信正在全力扶持自有电商生态,以微信小店为核心载体,进行直接的流量支持。
微信电商,徐徐图之
微信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在构建电商闭环,回溯它的进化轨迹,布局脉络逐渐清晰。
2020年视频号上线开启内容电商试水,2022年微信小店升级为独立交易入口,2023年推出“送礼物”功能打通社交裂变链路,直至2025年事业部成立完成组织架构定型。
微信逐步完成了从“社交工具附加电商功能”到“全链路电商生态”的蜕变。事业部的成立更标志着微信小店的战略优先级的提升。
在业内,普遍有一种说法,对比其他内容电商平台,微信电商入局晚、动作慢,这与张小龙笃信“轻运营,重产品”的底色相关。
微信的思路通常是提供多种工具,让用户和商家自行选择适合的产品来使用,若某个功能用得好,入口就会上移增加曝光,更容易被用户看到。
从腾讯发布的数据能看到这一业务特色。腾讯曾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中表示,视频号用户时长当时就已超过朋友圈的两倍。
在交易额和订单量方面,根据2025微信公开课PRO数据显示,2024年微信小店GMV规模是2023年的1.92倍、订单数量是2.25倍。
那么,基于腾讯一贯的产品思维,接下来很可能不走货架电商的老路,走的是“社交关系链+私域流量”的独家社交电商模式:
公众号推文带货(内容即货架)
小程序直播卖货(主播即客服)
微信群福利购(群主即分销)
朋友圈精准推荐(好友即导购)
……
微信加码电商的关键四步
微信的接连操作,主要是在自己的四大关键优势续上弹药,进行“人、货、场”电商生态重构。
1. 用户体量。微信最大的底气来自庞大的用户基数。作为拥有14亿月活用户的超级流量入口,其用户基数构成电商布局的天然优势。
其中,视频号成为核心交易场域,数据显示,视频号当前日活已达5亿,其中35-65岁中老年群体占比超过60%。
这个年龄段的用户群体消费能力强劲,决策链路短,在家居、健康、教育等高客单价品类中展现出惊人潜力。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4年微信生态内客单价超过2000元的订单占比达35%,远超抖音的18%。
高客单价(2000+)的品类更需要深度服务,转化链路更短,用户复购率更高,因此高价格品类更容易在微信内触达高净值中年群体。
在微信体系内,推客模式将普通用户转化为分销者,依托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朋友圈、群聊、视频号等),用户通过分享商品链接或内容赚取佣金,形成“消费者即推广者”的闭环。
2. 流量机制。作为同样拥有庞大流量和内容优势的平台,抖音与微信将在直播电商领域正面交锋。
相较于抖音的公域流量逻辑,微信允许商家通过企业微信社群、公众号推文等工具构建私域流量池。
在流量获取逻辑上,抖音依赖算法推荐,属于“被动消费”;微信则依托社交链传播的“熟人推荐”,用户高频率分享视频号内容,形成“主动传播-信任转化”的闭环。
这种基于信任关系的转化模式,显著降低了商家的获客成本。据腾讯官方数据,微信生态内单用户获客成本仅为传统电商平台的十分之一(约20元 vs 200元)。
这种差异催生了「推客分销」模式的崛起——推客只需转发商品内容至朋友圈或社群,即可获得5%-15%的佣金。
3. 运营成本。微信电商带动了白牌商品崛起,视频号85%商家为中小品牌,品牌只占15%。
对于数百万中小商家而言,微信电商部的成立是重大利好,在微信生态里,每个商家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从成本看,微信的社交裂变优势更为显著,为商家节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投流成本。抖音CPM(每千元成本)成本约25元,且需持续产出爆款内容维持曝光,而视频号可通过公众号二次推送、社群定向触达实现流量复用。
在视频号上,以白牌玩家为主。有商家分享,白牌玩家投流成本较低,但到了抖音,很可能达到十倍以上。
2)供应链成本。社交场景即卖场,形成“所见即所得”的消费闭环。而公众号推文→小程序下单→企业微信服务的三步转化,比传统电商减少7个步骤。
另外,推客反馈机制让工厂直连用户,这种C2M模式也能让企业供应链成本下降。
3)隐性成本。更低的退货率也是微信电商的隐性优势。由于社交关系的背书,微信用户的购买决策更为理性,冲动消费比例较低。
4. 商业生态。有分析师指出,微信的策略是“赚钱,不如做生态”,愿景是做一个能再活10年的平台。
这几年,在电商业务发展方面,微信的核心目标便是打造全新的交易生态,包括从产品功能到团队架构都进行系统性升级,为商家、创作者等参与者创造更稳定的经营环境。
因此,能看到近年腾讯不断加码微信小店建设,推出新工具、新能力,如“送礼物”“推客带货”等,近期还推出一揽子品牌入驻权益。
在商家运营方面,微信也很明显是在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自循环商业生态,例如,通过开放小程序接口、打通企业微信SCRM系统等举措,赋能商家自主运营。
而2024年推出的“推客带货”功能,允许用户通过转发内容获取佣金。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目标即是减轻平台对流量的控制依赖,激活商家的积极性。
成果与问题:
私域如何平衡电商与社交?
关于微信电商的发展速度,存在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太慢了。毕竟2024年抖音凭借3.5万亿的电商收入超越京东跻身中国电商平台前三甲,而彼时的微信小店GMV尚在万亿门槛外徘徊。
也有人说,微信电商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实现高速追赶其他内容电商平台,并且能和分庭抗礼。
某市场研究机构的《2025年中国微信小程序电商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微信小程序电商2024年交易额已达1.8万亿。
因此,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在腾讯流量支持下,2025年可能是微信小店 GMV 破万亿的关键之年。与自身对比,微信电商的成长速度堪称显著。
尽管微信生态内的电商交易规模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微信电商仍存在不少挑战。
首先就是交易基建仍处于薄弱阶段。微信当下的基础设施难以望及抖音快手等其他平台项背,曾被吐槽“基础建设太差”,存在平台反应慢、找不到对接人等问题。
此外,微信生态的臃肿问题。整合了社交、支付、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全渠道打通的微信,使得卖货和广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用户眼前,可能会破坏社交环境,导致用户流失。
如何处理好社交和电商这两个命题,是否能做到再活十年的产品,就看这个社交互联网巨头的平衡之术施展得如何了。
来源:弯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