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迎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专题展览、刊物发行、戏曲直播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公众打造了一场红色文化盛宴。
为迎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专题展览、刊物发行、戏曲直播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公众打造了一场红色文化盛宴。
【专题展览】
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调研真谛
5月15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 毛泽东与调查研究专题展》在博物馆第六展厅开幕,展期持续至6月25日。这场展览以“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为主题,回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躬身践行调查研究的光辉历程,传承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展览以丰富的历史文献为脉络,通过泛黄的手稿笔记、复刻的珍贵文献,串联起多个经典调研案例。观众可以跟随毛泽东32天深入湖南农村考察农民运动的足迹,重温《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如何为革命指明方向;也能走进寻乌调查的 20 余天,透过《寻乌调查》的详实记录,见证革命先辈对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剖析。多元展陈形式让历史“活”了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油画生动还原了革命先辈与群众促膝长谈的场景,珍贵照片定格下田间调研的真实瞬间,辅以沉浸式场景复原,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历史温度。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展览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它不仅生动诠释了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的形成脉络,更是以史为鉴,指引党员干部将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的 “金钥匙”,鼓励人们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馆刊发行】
《摇篮》新刊首发 赓续红色文脉
自2001年创刊,《摇篮》已走过二十余载春秋。多年来,《摇篮》始终秉持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原则,深耕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领域,用一篇篇优质文章讲述井冈山的红色故事,解读珍贵革命文物,传播革命先辈的精神伟力,成为弘扬井冈山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深受广大游客与读者的认可与喜爱。
在 5・18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于 5 月 18 日在馆标处举办《摇篮》新刊现场宣传、发放和推广活动,为游客和读者呈上一份红色文化的珍贵礼物。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驻足游客介绍新刊内容,从革命历史细节到当代红色文化传承,从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学术研究新成果,新刊以丰富的视角展现了井冈山的独特魅力。免费发放的新刊吸引众多游客踊跃领取,大家纷纷表示,《摇篮》新刊是了解井冈山的又一优质窗口,通过它能更深入、全面地感受井冈山的红色底蕴。此次活动不仅是新刊的推广,更是一次与读者的深度互动。工作人员向游客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将参观井冈山的心得体会、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写成文字,踊跃投稿至《摇篮》。这一举措既拓宽了刊物稿源,也让更多游客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播中来。
作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文化传播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摇篮》与博物馆的新媒体宣传、实地现地教学等多元形式相辅相成。此次 518 活动中的新刊推广,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了新的路径,让更多人能够通过这一平台,走进井冈山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云端直播】
戏曲传唱经典 艺术再现烽火
5月16日的线上沙龙活动别开生面,赣剧院演员以《游园惊梦》水袖翩跹展现传统戏曲之美,永新县采茶戏剧团用《誓旗》讲述贺页朵护誓的革命故事,艺术学院学生创编的现代舞《成长》则以青春姿态呼应红色历史,不同艺术形式在舞台上交相辉映。
红色沙龙环节,党史专家、剧目导演、戏曲演员与师生展开深度对话。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何小文教授剖析革命信仰升华历程;赣剧导演徐明分享新派创作心得,演员杜晓林展示采茶戏角色塑造技巧,蔡海红副教授解读现代舞的革命叙事语言,多维度解读红色经典与非遗文化。活动还呈现《江姐》《血火熔炉》等经典戏曲,以及古筝、钢琴演绎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场“艺术思政课”,让师生在感受赣剧、采茶戏非遗魅力的同时,厚植信仰根基,探索出新时代革命精神传承的创新路径。
© 来源 /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编辑/秦诗雅 复审/刘家珉 终审/肖树立
分享
收藏
在看
来源:错?误?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