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带来发展新动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00:10 1

摘要:人工智能的普及进程已经全面启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民众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既保持理性认知,又怀有积极期待,建议采取“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浪潮既是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人工智能与实体

人工智能的普及进程已经全面启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民众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既保持理性认知,又怀有积极期待,建议采取“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浪潮既是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开启一场以智能原生为特征的产业范式革命。墨尔本大学商学院相关专家的研究认为,全球66%的受访者已形成规律性使用人工智能的习惯。中国受访者在人工智能信任度、接受度、期待值及乐观度方面领跑全球。

《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

人工智能有望为人类发展注入新动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近日发布的《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全球人类发展进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放缓,而人工智能有望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报告》肯定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所处的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方向表现卓越。

《报告》援引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全球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自动化取代,但同时六成民众依然对人工智能将为就业带来积极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职业机会。

《报告》主张采取“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这种模式有望从根本上重构发展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民众已为这样的“发展模式重置”做好了准备。

人工智能的普及进程已全面启动。调查显示,约五分之一的调查受访者表示已在使用人工智能。在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中,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年内将在教育、医疗或职场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这使得弥合电力与互联网民众可及性的鸿沟变得前所未有地紧迫。然而,技术可及性仅仅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人类,而非简单替代。

东亚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而中国在研究、机器人技术和数据生态系统领域占据核心地位。《报告》同时认为,该地区存在人工智能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国在人才留存与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结构性差距。

《报告》认为,中国在留住顶级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有47%的海外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人才选择回国发展,较2019年29%的比例实现大幅提升。与美国侧重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安全不同,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更加注重工业应用,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2025“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蓝皮书》:

以“智能原生”为特征的产业范式革命正在开启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近日举办《2025“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蓝皮书》显示,人工智能(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开启一场以智能原生为特征的产业范式革命。

《蓝皮书》显示,随着AI赋能,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柔性进化;信息科技领域催生出“算力—算法—数据”的三体协同;先进材料领域实现高通量实验与逆向设计融合;清洁能源领域构建起时空动态优化网络;健康医疗领域完成从群体诊疗到分子级干预的跃迁;空间经济领域则突破人类物理极限的探索边界。

AI在“技术穿透力+产业纵深度”的双重突破,重构复杂产业价值链条,在关键领域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其主要特征是:技术驱动的产业基因重塑;数据驱动的全链条智能化;流程与组织的范式革新;垂直行业的深度定制化;人机协作模式快速发展;云边端协同的轻量化服务。同时,AI赋能过程中面临技术伦理与治理框架的完善、通用人工智能的长期布局、全球化竞争下的生态竞合等主要挑战。

《蓝皮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史占中指出,AI赋能行业的浪潮既是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未来产业竞争的本质,将演化为“数据密度×算法精度×场景厚度”的乘积效应,而谁能率先构建起AI原生型产业生态,谁就能在智能经济时代掌握价值创造的制高点。这既是技术经济范式的迭代,更是人类认知疆域的拓展,其深远影响将超越产业变革本身,重塑人类文明与机器智能协同进化的新图景。

《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调查报告(2025)》:

中国受访者人工智能接受度领跑全球

近日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调查报告(2025)》显示,66%受访者已形成规律性使用人工智能(AI)的习惯,但超半数受访者仍认为其不可信赖。中国受访者在AI信任度、接受度、期待值及乐观度方面领跑全球。

该研究由墨尔本大学商学院信任领域主席尼可·吉莱斯皮(Nicole Gil? lespie)、研究员史蒂芬·洛克(Steve Lockey)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毕马威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共同开展,覆盖47个国家(含中国)的4.8万名受访者,创下同类研究最大规模纪录。

全球职场已正式迈入AI协同时代。数据显示,全球五成以上员工主动使用AI工具,其中三成每周甚至每天使用。中国职场AI应用率高达93%,半数使用者达到常态化应用水平,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

目前全球仅47%的雇员接受过系统培训,40%所在机构制定生成式AI应用规范。中国在能力建设方面表现突出:64%受访者已完成AI素养培训,69%明确知晓所在机构的AI使用政策。

全球八成受访者亲历AI技术红利,例如自动化处理日常工作、运营成本显著优化等。但是,约八成受访者对其潜在风险表示忧虑,约四成坦言已遭遇负面影响,例如网络安全漏洞频发、虚假信息泛滥不绝等。中国受访者的态度更为积极:高达91%的人看好AI发展前景,持担忧态度的占44%。87%的全球受访者(中国为86%)要求构建跨国监管体系,遏制AI虚假信息,敦促媒体与社交平台建立更为严格的事实核查机制。

中国在AI素养和培训方面表现突出:68%的受访者具备基础AI素养,64%接受过相关培训,这两项数据均领先于多数国家。

来源:中国锻造进出口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