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装剧里弹琴吹箫的画面,总有人感叹:“古人的乐器也太有韵味了!”其实这些看似“高冷”的古典乐器,每个都藏着故事,有的像“古代吉他”,有的像“青铜钢琴”,还有的能吹出“旷野风声”。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盘一盘这些跨越千年的“东方好声音”,看完秒变民乐小灵通
古装剧里弹琴吹箫的画面,总有人感叹:“古人的乐器也太有韵味了!”其实这些看似“高冷”的古典乐器,每个都藏着故事,有的像“古代吉他”,有的像“青铜钢琴”,还有的能吹出“旷野风声”。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盘一盘这些跨越千年的“东方好声音”,看完秒变民乐小灵通!
一、弹拨乐器:手底下藏着“百转千回”
1. 琵琶:古代的“弹唱顶流”
- 年龄:2000多岁(秦朝就有,比周杰伦出道早多了)
- 长相:像半块梨子竖起来,木头做的“音箱”能放大声音,4根弦像吉他的“精简版”。
- 技能:既能“突突突”扫弦(比如《十面埋伏》里的战马奔腾),也能轻轻拨弦弹小曲(《琵琶行》里“大珠小珠落玉盘”说的就是它)。
- 冷知识:古代琵琶是横抱弹的,像现在弹吉他,唐朝才变成竖抱,杨贵妃就很爱弹。
2. 古琴:文人的“朋友圈利器”
- 年龄:3000多岁(比孔子还老)
- 长相:长条形木板,7根弦(所以也叫“七弦琴”),没品位(不像吉他有格子),全靠手指按弦找音。
- 音色:弹起来“嗡嗡”带余音,像在空山谷里说话,适合文人雅士喝茶聊天时弹,比如王维写“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装X指南:别叫它“古筝”!古琴只有7弦,古筝有21弦,前者是“隐士”,后者是“热闹大姐”。
3. 古筝:民乐里的“旋律担当”
- 年龄:2500多岁(战国时流行,和《王者荣耀》里的角色差不多大)
- 长相:比古琴胖一圈,21根弦(像21根橡皮筋),每个弦下面有个“小枕头”(码子),能调高低音。
- 名场面:弹《渔舟唱晚》时,前半段像小船晃悠悠,后半段“登登登”像鱼群跳水,过年听《金蛇狂舞》超热闹。
- 新手友好:现在很多培训班教古筝,比古琴容易上手,指甲一戴就能弹“do re mi”。
二、拉弦乐器:一弓一弦“扯动人心”
1. 二胡:东方的“悲情歌者”
- 年龄:1000多岁(唐代“出道”,和李白是“同朝代网友”)
- 长相:两根弦(内弦粗、外弦细),琴筒像个小木桶,弓毛是马尾做的,拉的时候“沙沙”响。
- 灵魂曲目:《二泉映月》一拉,瞬间想哭,阿炳用它拉出了人生坎坷;《赛马》一弹,又像万马奔腾,比《速度与激情》还燃。
- 误区:别觉得它只能“哭”!现代改编的《新赛马》加了电子音,酷炫得像玩《原神》配乐。
2. 马头琴:草原的“声音使者”
- 年龄:1300多岁(蒙古族“特产”,和烤全羊一样有草原味)
- 长相:琴头雕着马头(真·马头琴),两根弦,琴身像个木盒子,拉起来“嗡嗡”带鼻音。
- 听感:《万马奔腾》一拉,眼前浮现草原蓝天白云;《天边》一奏,比奶茶还让人上头,适合配着烤包子听。
三、吹奏乐器:吹口气就是“诗和远方”
1. 笛子:民乐里的“元气少女”
- 年龄:8000多岁(河南出土的骨笛,比恐龙化石年轻不了多少)
- 长相:一根竹管,6个孔(前5后1),贴笛膜(像口香糖纸),吹起来“吱吱”亮。
- 代表作:《牧民新歌》像小羊羔蹦跶,《姑苏行》像在苏州园林里散步,周杰伦《菊花台》里也用了笛子,古风感拉满。
- 冷知识:北方笛子叫“梆笛”(音色亮,配梆子戏),南方叫“曲笛”(音色软,配昆曲),就像甜豆浆和咸豆浆的区别。
2. 箫:古代的“忧郁王子”
- 年龄:2000多岁(比笛子“深沉”很多,汉代就有)
- 长相:竹管比笛子粗,没笛膜,6-8个孔,竖着吹(笛子横着吹),声音“呜~”的像叹气。
- 最佳CP:配古琴弹《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离愁直接拉满;武侠剧里高手出场,背后常飘着箫声,比背景音乐还拉风。
3. 埙:穿越千年的“大地之音”
- 年龄:7000多岁(原始人用它模仿鸟叫抓猎物,比弓箭还早)
- 长相:像个小土豆,陶土做的,有3-10个孔,吹起来“嗡嗡”带哭腔,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声音。
- 名场面:《鬼吹灯》里“精绝古城”的BGM用了埙,瞬间阴森感拉满;现代音乐人把它和电子乐结合,居然能吹出《千与千寻》的空灵味。
四、打击乐器:敲敲打打“震场子”
1. 编钟:青铜做的“古代钢琴”
- 年龄:3000多岁(西周时是贵族专属,比迪士尼乐园的“皇家礼乐”还高端)
- 长相:一套几十口青铜钟,挂在架子上,大的低音(像男低音),小的高音(像女高音),用木槌敲。
- 牛X之处:曾侯乙编钟出土时能敲《东方红》,2400年前的工艺,音准比现在某些网红乐器还准,堪称“古代黑科技”。
2. 鼓:热闹的“气氛组组长”
- 年龄:4000多岁(原始人用兽皮蒙在陶罐上敲,比广场舞音响早多了)
- 种类:
- 战鼓:古代打仗敲,“咚!咚!”吓敌人,比喇叭还管用;
- 堂鼓:戏曲里“登登登”配主角出场,像现在的“叮咚”提示音;
- 腰鼓:陕北人扭秧歌敲,“噼里啪啦”比放鞭炮还喜庆。
五、冷知识大杂烩:这些乐器比电视剧还精彩!
1. 瑟和琴是“姐妹”:瑟比琴大,弦更多(25弦),弹起来像“古筝+古琴”混合音,现在很少见,古代文人“琴瑟和鸣”说的就是它俩。
2. 笙:民乐里的“和声怪才”:像一把竹筷子捆在一起,吹一下能同时响好几个音,相当于古代的“口风琴+和声效果器”,《鹿鼎记》里韦小宝吹的就是它。
3. 扬琴:躺着的“洋琴”:明朝从波斯传来(像古代“进口货”),用小木槌敲金属弦,声音清脆,现在广东音乐里常见,像给耳朵吃甜品。
六、为什么要懂这些“老古董”?
有人说:“现在都听电音了,谁还听这些老乐器?”但你听:
- 周杰伦《东风破》用了琵琶,火遍大街小巷;
- 电影《英雄》里古琴配打斗,比特效还震撼;
- 甚至游戏《原神》里的“竹笛”音色,都采样自真实的曲笛。
这些乐器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活着的文化DNA。下次再听到古筝的清脆、二胡的悠扬,不妨想想:千年前的古人,也是听着这样的声音,写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诗句。
如果你想入门,推荐从笛子或古筝开始,便宜又容易出效果;要是想装X,学两句“古琴和古筝的区别”,聊起天来比说“我听古典乐”高级多了!
(全文约1000字,用奶茶、游戏、电视剧做比喻,看完再也不怕被问“古琴和古筝有啥区别”!快转发给爱古风的朋友,一起解锁老祖宗的浪漫~)
来源:HIFI音乐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