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出“重走东纵路”八大主题活动,推动红色教育实现全域浸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23:45 1

摘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东莞在行动。5月19日,东莞市2025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现场推进会暨“重走东纵路”系列活动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启动,现场发布8大活动,推动红色教育实现全域浸润。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东莞在行动。5月19日,东莞市2025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现场推进会暨“重走东纵路”系列活动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启动,现场发布8大活动,推动红色教育实现全域浸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进一步用好用活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推向纵深、推向高潮,东莞策划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红色血脉中汲取精神养分,赓续革命薪火。

东莞市2025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现场推进会暨“重走东纵路”系列活动启动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玉成,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大岭山镇党委书记蔡国威,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金龙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团市委及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有关领导和各园区、镇(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东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等出席启动仪式。

“三个维度”构建红色教育体系

作为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活动地区,东莞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铭刻着深刻的红色印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曾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如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正通过创新传承方式,在新时代持续释放精神伟力,实现铸魂育人。活动伊始,一部《追寻东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专题纪录片,生动展现“东纵精神”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

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上,叶淦奎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强调要用活用好东莞红色资源,发挥好宣传教育功能,创新红色教育形式,让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更加生动可感,“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十大重点项目,通过深入开展中小学书记(校长)‘思政课大比武’活动,推出东莞首批30个红色研学点,建立起全市中小学生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全覆盖制度,把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融入科学教育等,不断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推向深入。”

东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为东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为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启动仪式上,东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龙担任顾问,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担任组长。

立足东莞本土红色资源,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广旅体局、团市委重磅推出2025年“重走东纵路”8大系列活动。从“研、行、思、写、讲、听、唱、观”八大维度设计内容,包括全年红色研学、暑假夏令营、研学设计征集、主题征文摄影、小小讲解员比赛、“五老”宣讲、每周一歌展播、红色影视展播等,形成“月月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教育生态。

传承红色基因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接下来东莞还将立足三个维度,系统推进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要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重大时间节点,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广泛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将“大思政”建设向纵深推进。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教育体系,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少年血脉,成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精神底色。

不断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

为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强化实践育人,近年来,东莞市教育局指导各镇街(园区)用好当地红色资源,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系列课程。其中,联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打造了“东纵思政学堂”课程。

课程采用大手拉小手的形式,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及大岭山镇第一小学(原百花洞小学)小小红色讲解员向到场研学的学生讲述东江纵队的故事。当天上午,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由大岭山镇第一小学师生讲解的东纵纪念馆红色研学课程,探访革命遗址,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大岭山镇第一小学学生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

行走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泛黄的书信手稿、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都生动再现了过往的红色峥嵘岁月,无声讲述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东江纵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体会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有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大岭山镇第一小学带队教师黎见弟如是说。

当大岭山镇第一小学的学生们认真上着红色研学课,三公里外,在大岭山镇实验小学,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思政课在同步开讲。这堂思政课由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尹凤葵主讲,以“追寻东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通过“触摸红色记忆—走进历史苦难—感悟英雄精神—践行责任担当—追寻红色足迹”五大环节,引导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厚植家国情怀。

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东莞已连续10个学期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思政第一课”活动。今年,东莞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思政课大比武”活动,目前已评出东莞市2025年中小学书记(校长)“思政课大比武”精品课(100节)和示范课(10节)。接下来,10节示范课将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巡讲。

聚焦如何做好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开展莞邑良师沙龙

“我们为什么要传承红色文化?”“大思政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聚焦如何做好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东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镇街(园区)、市直属学校代表等还围绕“追寻东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与沙龙交流。

围绕如何传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等问题,陈金龙勉励莞邑思政教育人,明确传承红色文化的价值,在保存历史记忆、诠释历史智慧、传承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中,通过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源头活水,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重走东纵路”8大系列活动

活动一:开展“重走东纵路”红色研学(活动时间:全年持续)

大力推动红色研学,发布包括广东东纵纪念馆在内的东莞市30个红色研学点,让每个孩子都到红色研学点接受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全市中小学生到东纵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研学全覆盖,发挥红色场馆宣传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活动二:开展“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活动(活动时间:暑假期间)

暑假期间,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活动,活动以“1+N”的形式举行,通过1个市级主活动+N个镇街分活动,用好用活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清溪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东城榴花公园等红色资源,发挥好宣传教育功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国防教育。

活动三:开展“重走东纵路”研学设计征集活动(活动时间:5-9月)

面向全市师生广泛征集依托东纵资源开展的研学活动设计,参赛案例须由师生组队设计,大手牵小手,设计出富有教育意义又兼具创新性、可行性的研学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用脚步丈量东纵先烈奋战过的热土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活动四:开展“重走东纵路”主题征文摄影活动(活动时间:5-9月)

面向全市师生开展主题征文、摄影活动,引导师生以文字或照片为媒介,将参加红色研学、唱响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视等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凝练在笔尖、图中,让革命精神以更贴近同龄人、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在校园中广泛传播。

活动五:开展“重走东纵路”小小红色讲解员比赛(活动时间:7-9月)

面向全市中小学生,联合有关场馆,主要通过视频参赛方式,开展“小小红色讲解员”比赛,引导学生实地走进红色研学点,身临其境讲好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践行革命精神,尤其是要寻访东纵之路,讲好东纵故事。

活动六:开展“重走东纵路”五老宣讲进校园活动(活动时间:5-12月)

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东莞红色事业亲历者走进校园,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东莞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生动讲述东江纵队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做好精神代际传承。

活动七:开展“重走东纵路”每周一歌专题展播(活动时间:6-10月)

结合“每周一歌”这一东莞学校美育知名品牌,精心挑选红色歌曲(突出抗战主题歌曲,比如东纵之歌),组织全市中小学生以曲目导赏、歌唱比赛、听歌问答等形式,传唱红色经典,组织专题展播,为师生带来一场红色音乐盛宴,让革命精神在歌声中飘扬。

活动八:开展“重走东纵路”红色影视展播(活动时间:全年推进)

精心挑选10部抗战题材经典电影,特别是反映东江纵队抗战历史的影片,组织中小学校通过班会课、自习课等时段灵活安排进行播放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后感、微影评等多种形式,重温革命经典,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文、图 | 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东教宣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