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导致CK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与心血管事件、疾病进展加速及全因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因此,其有效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基于此,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力教授,就我国肾性贫血的诊疗现状进行权威解
前言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导致CK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与心血管事件、疾病进展加速及全因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因此,其有效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基于此,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力教授,就我国肾性贫血的诊疗现状进行权威解读,深入分析临床困境、发展前景,指导患者自我管理策略。
专家简介
- 左力 教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血液净化装备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理事长
西城区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ISO/TC150技术委员会委员
《Frontiers in Med》杂志客座副主编
《Seminars in Dialysis》杂志副主编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副主编
《Blood Purification》杂志编委
牵头制定3项国家级卫生行业标准\主持创制19项团体标准
主持撰写11项指南及共识\主编/主译7本经典书籍
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牵头5项国际多中心研究的中国区研究
医脉通: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病常见合并症,随病情进展患病率升高。目前我国肾性贫血的诊疗现状如何?临床诊疗面临哪些困难?左力 教授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随肾功能下降患病率升高。肾性贫血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原因包括肾脏病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不足和铁代谢紊乱,此外慢性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肾性贫血。因此,对于CKD患者应进行系统的贫血评估,首先明确贫血是否存在,其次明确是否存在肾性贫血之外的贫血性疾病,再诊断是否存在加重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通常需要监测全血细胞计数(CBC)及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EPO水平、肾功能指标、铁代谢指标等。
1989年以前,我国肾性贫血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主要依赖输血,而长期输血易导致患者铁负荷过重,出现尿毒症面容(如面色灰暗)。1989年,首款EPO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特定的贫血,在此后的肾性贫血临床应用中,贫血纠正效果显著。近年来,肾性贫血的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目前治疗药物包括短效/长效EPO(ESAs),口服或静脉注射铁剂、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依据患者年龄、透析方式、生理需求及并发症情况个体化调整血红蛋白(Hb)靶目标,推荐肾性贫血治疗的Hb靶目标为:Hb≥110g/L, 但不超过130g/L。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临床治疗肾性贫血仍然存在治疗率和达标率低的问题,原因包括:
1. 患者认知不足:肾性贫血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被患者忽视。
2. 疗效监测不及时:根据规范,肾性贫血患者在初始治疗阶段应至少每月监测1次Hb,维持治疗阶段至少每1~3个月监测1次。然而,部分患者实际监测间隔长达6个月,远未达到标准要求。
3. 药物局限性:
药物治疗常常需要联合铁剂:血色素上升时需消耗铁,若未及时补充铁剂,可能导致疗效停滞或下降;
EPO副作用:可能引发高血压等并发症,且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
HIF‐PHI类药物上市时间较短,长期安全性仍需观察。
医脉通:展望我国肾性贫血未来发展,您认为有哪些探索方向值得深入挖掘?
左力 教授
我认为有两个核心方向。首先,加强EPO生成机制研究:健康人群体内EPO主要由肾脏合成,而CKD患者EPO生成减少是其发生肾性贫血的核心原因。当非CKD人群发生贫血,机体调节血清EPO水平随贫血程度相应升高,而CKD患者EPO水平与贫血程度不匹配,即使严重贫血,EPO升高幅度仍显著低于非CKD患者,因此未来可探索增加EPO生成细胞数量或提升其功能,使EPO水平与贫血程度匹配。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延长红细胞寿命机制:健康人群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而CKD患者红细胞寿命仅为60~80天,透析患者约50天。若能通过治疗延长CKD患者红细胞寿命至接近健康水平,可减少EPO/HIF‐PHI药物用量,改善贫血。
医脉通: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自我管理,您有哪些建议?
左力 教授
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在于依从性和正确认知。首先要规范监测: 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全血细胞计数、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医师动态评估疗效并及时优化治疗方案。其次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EPO、铁剂等药物,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以确保疗效并避免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应当获取正规科普知识:可通过医院、权威医学平台获取信息,避免依赖非正规渠道(如网络谣言、虚假科普)。当前部分患者依赖AI工具获取医疗建议,但需警惕错误信息,建议以专业医师指导为准。另外加强多学科协作意识:若合并其他疾病(如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积极配合医院多学科会诊,避免单一治疗影响其他病情。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