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融合共探护理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护理管理专项培训暨中澳护理学术交流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9:03 1

摘要:2025年5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护理学会主办的“北京市护理管理专项培训暨中澳护理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地区的300余名护理管理者参会,并特邀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专家团队与国内护理专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领导力建设、临床实践创

2025年5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护理学会主办的“北京市护理管理专项培训暨中澳护理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地区的300余名护理管理者参会,并特邀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专家团队与国内护理专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领导力建设、临床实践创新等主题展开深度交流,共谋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护理学会张洪君会长在致辞中强调,澳大利亚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多学科协作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将为京津冀护理管理者提供全新视角,而国内专家对政策与实践的精准解读,将助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弗林德斯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林凤芝教授表示,中澳护理在循证护理、实施科学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双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理事长指出,本次会议立足国际视野、紧扣实践痛点、强化协同创新,为破解护理管理难题提供了多维解决方案。

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理事长作《新质生产力与护理创新》主题报告,指出新质生产力推动护理创新,通过智能化技术、管理模式和护理教育变革提升护理质量与效率,并提出应对护理变革挑战的系统性策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研究部主任、国家护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么莉主任的《以优化护理服务促护理质量改进》,基于国家政策导向,解析护理服务优化与质量改进的协同机制,强调以敏感指标分析目标差距,实现精准改进,为各级护理管理者提供清晰的实施路径和参考依据。

弗林德斯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专家团队围绕护理领导力、老年照护体系、癌症护理预康复等主题,分享澳大利亚的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林凤芝教授聚焦护理领导力与科研协同发展,强调通过策略性目标设定、团队能力强化及跨领域合作推动科研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倡导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系统化课题设计,借助高水平研究证据优化护理决策。Tiffany Conroy教授剖析护理质量提升路径,提出护士人力科学配置是优质护理的基础,呼吁建立以护士主导的综合性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基础护理概念框架,指出护理领导力需兼顾组织目标、患者与专业需求,以实现患者满意度与治疗效果的同步提升。肖东霞教授系统介绍了澳大利亚老年照护体系的实践路径,强调通过法规标准强化老年群体保护,并通过专业化队伍建设、家庭照护者支持及国际合作构建多层次照护网络,确保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照护服务。Gillian Harvey教授结合实施科学理论,解析了老年护理领域从证据转化到实践落地的系统性策略,涵盖理论框架构建、循证干预设计及效果评估方法。Catherine Paterson教授则聚焦癌症护理研究,提出以“预康复”为核心的综合性干预模式,通过个性化健康行为促进与需求导向的整体评估,帮助患者提升治疗准备度,改善长期健康结局。专家团队的分享充分体现了科研赋能临床、管理驱动变革、人文贯穿服务的多维融合思路,为护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启示。

三地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立足区域实践,围绕质量安全核心目标分享管理策略。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田丽以“患者结局与质量安全双核驱动”为主线,强调通过政策引领锚定管理目标,以问题导向推动服务优化,借助数据驱动构建指标监测体系,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提升。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施雁聚焦重症与手术患者安全领域,强调通过专项行动构建全链条风险预警机制,推动护理创新与临床研究深度融合,为高风险患者群体提供连续化、精准化的安全保障。北京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李春燕总结年度质控成效,围绕标准化建设、风险管控与能力提升梳理关键举措,提出2025年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质量,强化重点领域专项督导,推动护理质量同质化发展。三地经验既彰显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智慧,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数据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的共性追求,为护理质量提升提供了多元范本。

会上,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孙育红副主任与北京医院护理质量办公室宋葵科护士长分别针对北京市2024年度手术室、预防导管感染护理质量实地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围绕主要问题、风险防控展开深度剖析。孙育红副主任还针对手术室压力性损伤讲解了集束化预防策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春艳科护士长解析预防“三管”感染的防控要点,强调做好关键环节、关键步骤的管理,增强院感防控意识,共同保障患者安全。北京医院护理部孙超主任则基于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实践,分享多学科协作机制、分层培训体系与信息化监测平台深度融合的管理策略,通过制度优化、工具创新及数据驱动实现感染防控的精准化、动态化管理。

在持续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护理服务改善行动中,发掘出北京多家医疗机构的“改善护理服务典型案例”在会上进行了经验共享。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郭海凌护士长以"医-护-患一体化模式"重构乳腺癌化疗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治疗安全与患者体验的双重优化;宣武医院护理部董婷婷副主任通过构建基于护理单元的跌倒循证预警系统,将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智能防控;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病房张洁护士长创新性运用SERVQUAL模型打造"心愿树"人文关怀项目,精准捕捉老年患者深层需求;北京协和医院ICU李尊柱护士长通过俯卧位通气模式优化与改进呈现知识-应用循环理论在ICU护理标准化建设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护理部杨悦主任针对口腔癌患者构建四位一体专科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史娜副主任护师的手烧伤延续性康复护理方案,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结局。这些实践案例涵盖重症管理、围术期支持到院外康复等全周期场景,从基础强化、质量提升到服务延伸,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深化落地,为护理质量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参考范例。

本次会议通过中澳护理学术对话、国内外案例互鉴,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国际化视野与实践智慧。未来,我们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中澳护理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的高效转化,以数据驱动管理、以创新引领变革,共同谱写护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审校:孟盈

审核:李春燕

来源:小鱼儿的健康手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