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大学生,重塑象牙塔,王树国校长剖开大学教育掉队的真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22:56 1

摘要:2025年高校毕业季就在眼前。1222万应届生即将涌入职场,却面临企业“证书多、实操弱”的冰冷评价。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一针见血:“大学已落后于社会发展!”

2025年高校毕业季就在眼前。1222万应届生即将涌入职场,却面临企业“证书多、实操弱”的冰冷评价。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一针见血:“大学已落后于社会发展!”

当课本还在教Windows XP漏洞防护、新闻专业沉迷“倒金字塔型结构”,这场教育与时代的脱节,早已不是个案,而成为重塑象牙塔的必然。

01

新闻专业还在“刻舟求剑”

朋友家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她学的是新闻传播专业,正在为找工作和读研纠结。找工作吧,没有合适对口的;读研吧,新闻专业读研究生意义不大。据了解,他们所学的课本还是相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学内容,还在讲什么是导语,什么是倒金字塔结构。至于如何拍摄视频、怎么安排机位、出镜需要注意什么,她说这些是选修课,看个人喜好了。

新闻专业还是要结合现实。导语和倒金字塔结构写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报纸篇幅和节目时长有限,不得不将新闻内容进行裁剪和筛选,从而做出取舍。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很多媒体都设立了融媒体中心,以中央厨房式图文和视频信息,然后由新媒体平台发布。此时的信息载体由纸张电波改成了手机网络,早已经没有了篇幅焦虑,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受众喜欢看,至于是500字还是1000字,30秒还是一分钟,是不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到前面交代,这都已经不重要了。甚至开头都要放钩子放悬念,而不是四平八稳的内容提炼,否则用户随时可以滑走。当年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02

高校教材成为“考古现场”

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只会浪费学生时间,并不能带给他们真正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不光新闻专业如此,一些理工科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比如某985高校计算机系专业课,老师的PPT仍在讲解Windows XP系统漏洞防护,而微软已停止维护该系统十年。

有医学院教材中,“吸烟致肺癌概率12%”的数据竟源自1988年的研究。

某工科生用2008年软件完成作业,而企业早已更新技术,这些工具已被淘汰。

汽车专业还在讲化油器,而现在满大街都是新能源汽车。

大学围墙内的知识体系更新速度,正在被围墙外的技术革命远远甩在身后。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往往最先出现在科技公司的实验室,而非大学讲堂。

这种错位现象,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失去对创新前沿的掌控力。

03

老师们的挣扎与困境

课件十几年不更新,是高校教师的错吗?是,也不是。

首先,高校很封闭,教师进去了就容易和社会脱节。他们对社会节奏和产业环境的感知是滞后的。

其次,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渠道,高校教师对很多企业和社会热点的信息源和普通人没区别。比如现如今的传播学,已经是写作这么简单,而是越来越接近一门以算力算法为基础的学科。

课程更新需要报备,要走流程。而老师除了教学之外,还得忙着科研和职称。甚至对于一些院校来说,主要考核还是科研或产学研指标,教学并不是重点。

可以这样讲,高校对于学生而言,只承担最基本的培训,是择优,而不是培优。

04

“天之骄子”辉煌不再

30多年前,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校园被称为“象牙塔”。现如今,已辉煌不再。

按照王校长的说法,当年是象牙塔高高在上,高校的理论、学识、技术,都远远超出社会的水平,是可以指导社会的。

中国传统制造业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逐步发展,历经70多年取得了如今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这期间,大学开设了众多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为制造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反观美国,本想通过提高关税来引导制造业回流,改变其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但现实很打脸,就算有企业愿意投资,你有这方面的人才吗?多年以来,美国将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相对下降。美国部分大学的机械专业从纯机械方向向与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相结合转变,纯机械专业越来越少。材料专业也有类似情况。所以,没有三十年的人才积淀,传统制造业和全产业链体系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建成的。

05

科技平权打破知识垄断

一是科技平权带来知识普及。

科技平权使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在线课程、学术数据库、开源知识平台等让人们无需依赖大学课堂就能获取大量知识。例如B站等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课程,任何人只要有网络就能学习,这打破了大学对知识传播的垄断,使大学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殿堂。

另一方面,科技平权让科研合作突破了大学的围墙。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能更便捷地合作,自行开展研究。一些科技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大量数据,在某些领域的研究甚至领先于大学,这使得大学在科研领域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二是教育制度导致供需差距。

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为目标。这使得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的系统性。

而企业则更关注员工能否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经济效益,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大学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实践经验。这导致他们在教学中难以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问题融入课堂,学生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三是产教学研没有形成一体化。

大学课程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一些专业的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验课程、实习等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而且实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企业担心影响生产效率等原因,无法真正参与到核心业务中。

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06

职业高校的探索之路

既然大学(尤其是文科和工科类院校)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那么该如何改变现状呢?

王校长认为,社会与大学的反向交流正在推动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大学不再是从外部撬动社会的支点,必须要从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的、封闭的小圈子当中跳出来,直接与社会对话,与世界对话。“这是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大学的深刻变革和必由之路”。

这一点与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做法恰恰不谋而合。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专注于培养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专科院校。他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智能时代下产教融合、产学研对接模式创新。

我在该校鹿泉艺术实践中心看到,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业条时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有的组成直播小组,参加商业品牌的直播大赛,所得收益由学生分成;比如有的学生发现了运动鞋DIY这一细分市场的商机,自己注册了公司,甚至吸引了社会上150万元资金,已经实现了盈利;还有的学生学习扎染、内画等非遗技艺,其手工制品已实现了线上销售。

校长张广军特别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的教学定位,提出以上下游企业项目、赛事带课程的基本构想,让学生们“一技在手,一生无忧”。同时积极推动“大师进校园”,比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英坡的入驻,就为学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或许是教育破局的一缕微光,社会反向助力高校发展,象牙塔需要打破重建。大学能否再擎引领时代的火把?答案不在课堂,而在围墙之外。

来源:胡二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