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华关税战到资本战 美议员施压:要25家在美上市中企除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21:23 2

摘要:5月16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宣布,因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近年来,美国每年财政赤字近2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超过6%。

5月16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宣布,因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近年来,美国每年财政赤字近2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超过6%。

穆迪认为,持续的大规模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推高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负担。美国财政状况很可能会恶化。此前,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的另两家:惠誉和标准普尔已分别于2023年和2011年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在三大主要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的主权信用评级均失去了Aaa的最高等级。

(图源:法新社)

5月2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两名共和党议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施压要将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从名单中除名,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企业与美国军方存在关联,危及美国国家安全。

根据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截至2025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总市值达1.1万亿美元(约7.96万亿人民币)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4月9日面对记者有关中国股票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提问时,他表示“一切都在考虑之中”,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做出最终决定。

据高盛分析,全球两大资本市场脱钩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 2.5 万亿美元的损失,因为美国和中国的投资者将被迫抛售所持有的股票和债务工具。美国投资者已经开始担心美国政府将贸易战升级为资本战。

但今时已不同往日,如果美国最终坚持让25家中国企业退市,中国企业可能早已做好准备,香港和上海能否接住这场资本迁徙的巨浪?本期掌链《金融与供应链》带来报道。

5月2日,美国众议院中国事务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约翰·莫莱纳尔(John Moolenaar)和参议院老龄事务委员会共和党主席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致信施压:要求将25家在美国上市的中企除牌。

这25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微博、小马智行、腾讯音乐和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

(图源: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

1.华尔街资本怎么看?

在今年的4月份高盛层发布一份报告指出,美国机构投资者目前持有约8,3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包括A股、H股和美国预托证券(ADR),若包括香港境内公司,总值增至9,600亿美元。当中,有逾3,700亿美元ADR由美国个人投资者持有。

高盛估计,在强制退市情况下,中概股ADR和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可能分别从目前水准下跌9%及4%。而若是中美金融脱鉤的极端情况之下,中国投资者也会抛售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总额或达1.7兆美元,包括约3700亿美元股票以及1.3兆美元债券。

2. 中企在美上市,从来不是单方面受益

华尔街的“中国红利”:2024年,中企赴美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创下新高,61家企业融资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明星项目更吸引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资本重仓押注。

产业链的全球黏性:以禾赛科技为例,其激光雷达技术支撑着特斯拉、通用等美国车企的自动驾驶布局;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则供应全球光伏产业链。美国议员口中的“国家安全威胁”,实则是中美供应链深度绑定的缩影。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总裁韦仕华(Stephen Wei)向记者透露,在2023年美股IPO市场整体萎缩23%的情况下,中概股IPO规模却逆势增长18%,占全美新股募资总额的31%。

2025年一季度,中企赴美IPO融资额虽达410亿美元,但政治风险已迫使企业加速“Plan B”布局。

5月7日消息,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并从纽交所退市。而2024年5月极氪才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退市危机倒逼中企加速“回家”,而香港和上海正成为新战场。

1.香港: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4月13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博客中表示,已指示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为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可能回归香港做好充分准备”。

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2025年4月,已有31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实现了两地上市。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

汇丰股票策略师在4月14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按市值计算,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有四分之三在香港交易。他们表示,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可以通过连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沪港通”计划,被中国内地投资者购买。

此外,在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融资额同比增长287%,达182亿港元,创四年新高,比亚迪、小米等企业通过增发融资近60亿美元;2025年,18家全球企业落户香港,包括百度智能驾驶、蚂蚁数科等,预计新增2万个岗位。

而在支持力度方面,香港投资管理公司斥资620亿港元设立“增长组合”基金,56%投向硬科技企业。

2.上海:科创生态的“本土突围”

2024年上海科技企业融资事件达997起,总金额966.38亿元,占全国15.4%,稳居国内科创融资榜首。其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融资占比56.2%,人工智能领域首次超越集成电路,标志着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进入爆发期。

浦东新区以353起融资事件、408.53亿元金额占据上海融资总量的四成,其中张江科学城226起融资中80%集中于三大先导产业,形成“基础研究-产业化”完整链条。临港新片区则以133起融资成为新兴增长极,集成电路领域占比31.1%。

美国议员的“退市令”,表面是金融监管之争,实则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这场博弈中,香港和上海的角色已从“备选”升级为“必争之地”。

当资本流动被政治化,谁能真正独善其身?答案或许藏在香港中环的交易所大屏,或是张江实验室的芯片生产线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风暴远未结束。

参考资料:

1. US lawmakers urge SEC to delist Alibaba and Chinese companies, FT reports. Reuters

2. US lawmakers urge SEC to delist Alibaba and Chinese companies. FT

3. 《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发布! 张通社

编写:冰河

来源:掌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