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毒变异:当前全球主流毒株SDV(奥密克戎亚分支)正快速扩散,其刺突蛋白新增1180B和T4782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升级,感染者中还出现了罕见结膜炎症状。监测数据显示其扩散趋势明显,如香港污水监测显示,SDV毒株在社区样本中占比超90%,病毒载量达69万拷
多地新冠阳性率上升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疫情高峰,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引发大规模疫情高峰的可能性较低,以下为你具体分析:
存在引发疫情小范围波动的因素
● 病毒变异:当前全球主流毒株SDV(奥密克戎亚分支)正快速扩散,其刺突蛋白新增1180B和T4782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升级,感染者中还出现了罕见结膜炎症状。监测数据显示其扩散趋势明显,如香港污水监测显示,SDV毒株在社区样本中占比超90%,病毒载量达69万拷贝/升,创近半年新高;美国、新加坡等地住院病例中,SDV感染者占比从3月的12%飙升至4月的43% 。
● 群体免疫缺口:距离上一轮感染高峰(2023年夏季)已过去一年多,人群综合抗体水平平均下降60%-80%,形成“免疫洼地”。同时还存在疫苗接种缺口,当群体免疫率低于50%时,病毒基本传染数(R0)可从1.5跃升至2.8 ,目前多地免疫率已逼近这一临界值。
● 季节与防控因素:近期正值季节变换,气温忽高忽低,人体免疫力会受到影响,给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多国取消口罩令等防控措施松动,也一定程度加速了病毒传播。此外,五一等节假日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聚集,也增加了病毒传播机会。
难以形成大规模疫情高峰的原因
● 整体疫情水平较低: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局部地区虽有疫情波动,但整体情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大规模反弹可能性小。
● 人群免疫基础较好:大多数人已有一定抗体,降低了感染风险。疫苗的普及提高了人群免疫力,大部分人接触病毒后症状轻微,无需住院。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之前的低水平流行中感染过,也获得了抗体。
● 医疗保障更完善:目前的医疗资源和治疗方法有了明显改善,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减少重症发生。
来源:微分享